“黄初七年五月,魏文帝曹丕病重,诏令曹真与曹休、陈群、司马懿共同辅政。”
“魏明帝曹叡继位,擢升曹真为大将军,晋爵邵陵侯。”
“太和二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围攻祁山,魏国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都叛变而响应诸葛亮。”
“曹叡紧急派遣曹真统率大军西进,镇守郿县;又派张郃率军奔赴前线,在街亭击败诸葛亮的先锋马谡,诸葛亮被迫退回汉中。”
“郡人杨条等人挟持官吏、百姓造反,据守月支城,曹真率军包围;”
“杨条听说曹真亲自率军前来征讨,于是出城投降,绑缚自己向曹真请罪,当初叛降诸葛亮的三郡全都平定。”
“曹真认为诸葛亮在祁山兵败挫折,下一次进攻必然选择陈仓;曹真于是派将军郝昭、王生驻守陈仓,加紧巩固城池。”
“第二年春天,诸葛亮果然出动大军围攻陈仓,因为魏军早有准备,诸葛亮始终不能攻克。”
“朝廷嘉奖曹真的功劳,将曹真的封邑增加到二千九百户。”
“太和四年,曹真回到京城洛阳觐见,升任大司马,曹叡赐予他佩剑,并允许他穿鞋入朝,觐见时也不必小步快走。”
“同年七月,曹真向曹叡进谏,认为蜀国接连出兵袭扰魏国边境,应该派遣大军讨伐,兵分几路齐头并进,必然大获全胜。”
“曹叡听从他的计策,曹真率军出发征讨蜀国,曹叡亲自前去为他送行。”
“同年八月,曹真率军从长安出发,仅友子午道向南进入蜀国境内;”
“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沿汉水溯江而上,两军约定在南郑县会合;”
“其他的几路军队,有的从斜谷道南进,有的从武威郡入蜀。”
“碰上大雨连续下了三十多天,加上入蜀的栈道被洪水冲断,同年九月,曹叡下诏让曹真等人率军退回长安。”
“当初曹真与本家曹遵、同乡朱讚一起追随曹操。”
“曹遵、朱讚都早死,曹真怜悯他们,向朝廷请求从他的封邑中分出一部分,封给曹遵、朱讚的子孙。”
“曹叡下诏嘉许,分封曹遵、朱讚的儿子为关内侯,封邑各一百户。”
“太和五年,曹真患病,从长安返回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