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大多数情况都是被敌人牵着鼻子走。
经常性的情况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加上高层指挥人员在人事方面有很大影响。
有沾亲带故的缘故,还有派系不同的原因,导致屋下架屋,床上叠床的情况。
也就是任何高层命令,都需要层层下达,经过至少五个层次的转达才能抵达。
难免出现贻误战机的情况。
这样一来,别说什么小规模分散穿插作战了,能够保证这庞大战争机器运转不出问题那就是烧高香了。
其实在赵铭看来,高层无需把命令细节化。
只需要发布一个大致命令,然后一切细节交给所属部队直属长官进行调配。
出了问题直接找当地防区的最高长官即可。
相当于顶层那一波人只需要做宏观指挥,中层做局部调控,底层根据实际情况做微调。
不过这次交战的意义还是巨大的。
最大的意义就是让东洋的国力损耗开始急剧加快,甚至呈现在表面了。
就这一战,东洋人的军费支出已经达到六十一亿日圆。
但人家在三一年,战争刚爆发的时候,军费总开支也就21亿日圆左右。
但是到了这一年经费直接破了百亿。
而且不要以为人家还在其他国家参战所以那边占比比较大。
事实就是,这年头东洋人在这边派遣的兵力已经到了七八十万之多。
最多的时候甚至超过了百万。
而到了战争结束,东洋人在华战死率为百分之五十,比太平洋战场上的很多战场的战死率都要高。
并且在海外战场死亡的东洋士兵在两百十几万人左右。
而在华,共计战死人数约莫在五十万人左右。
看起来不多,但要算上当时东洋人分别入侵了多少地方。
以及东洋人还和霉菌交手,且还是在战争中后期,东洋人国内物资极其匮乏的情况下。
敌人最强的时候,是我们这边起码是顶住了。
其他地区很多都是直接沦陷,并且我们硬生生打到了战争结束。
相当于我们一方打出来的敌人战损,就占据其他国家战果总和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