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读书人愿意,他便出高价请他进山,教巍昕读书识字。那读书人本就贫困,又是个孝子。平日就靠替人抄书换些钱财,才能去为母亲抓药。”
“可剩下的钱,却连温饱都是不够的。听到鬼槐开出的价钱,他自然满心欢喜的应了下来。第二天天刚亮,他就拿着书往汇阴山去了。”
“读书人正好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见了巍昕后自然被她特殊的气质吸引。巍昕从未下过山,又是第一次见到同龄的男子,也是感觉十分的新奇。”
“鬼槐见二人如此,十分欣慰。等他们相处了一段时日后,便主动提及婚嫁之事。读书人虽心动,但依旧红着脸推说自己家中贫寒,不能娶巍昕为妻。”
“鬼槐看出他心中所想,说自己仅有一女,平日十分疼爱。若读书人愿意真心待巍昕,他不但不计较他的家世,还会出一笔丰厚的嫁妆补贴小两口。”
“自古能让人动心的无疑有三:权势、钱财、美色。这巍昕便占了其中的两点,读书人哪里有不答应的道理呢?”
“于是在鬼槐的帮衬下,两家挑了个好日子,将巍昕风风光光的抬进了门。娇妻在旁,又有岳父照顾,这读书人终于可以安下心努力读书。”
“十年寒窗苦读,他的努力终于换来回报。可一无背景,二无人脉,只混了个偏远地方的小小的县令来做。”
“鬼槐却十分满意这样的结果,毕竟巍昕身世坎坷。在他看来,只要女儿能安安稳稳的度过一生,就算是最好的事了。”
“可读书人眼高于顶心有不甘,甚至觉得自己是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才会屈居这么个偏远小县里。在一次同僚聚会中,他因心中烦闷多喝了几杯,竟将心中所想和盘托出。”
“不但如此,他还大骂主审官有眼无珠,看不到他的满腹经纶。哪知在座的同僚中有一人便是那监考官的远亲,一来二去的就将这话传了过去。”
“科举考试一直是国之大事,主审官也多是朝中文臣要员。知道自己被一个小小的县令在众人面前辱骂,哪能就此作罢呢。”
“一般县令上任三年期满,便会依照功绩升职,或调配到其他地方继续任职。可读书人得罪了要员,硬是在这贫困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