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能够抽调的兵力仅有 350万。
联军总司令部谨慎判断: 350万对 100万,优势在吴不在欧。
如要要一路衔尾追击,就需要更多更多的士兵。
此外,
还有一项隐藏任务,灭吴军后,班师途中顺手把奥斯曼做掉。
……
仿佛是为了验证吴皇驾崩的猜测,各路吴军纷纷后撤。
沿途,重镇被烧成灰烬,村庄被烧毁,水井被掩埋,码头被破坏,牲畜被牵走,男人被当成苦役,都是仆从军干的。
当然,
李郁还没傻到自己挖个巨坑把自己的军队坑进去。
“驾崩”这种消息可不能随便传。
万一自己人也信了,就真的变成大溃败了。
所以,
定心丸就被提前发放到团营一级军官。
仆从军军官也被告知——上皇以身入局,欲一仗尽灭欧陆男丁,为大亚细亚的亿万百姓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
……
当联军前锋距离第聂伯河大约三百里时,东岸吴军主力开始拔营,焚烧所有浮桥,向更东边的北顿涅河撤去。
但奈何随军辎重、火炮太多,故而速度迟缓。
一日仅行 10里。
消息传到圣彼得堡,年轻的亚历山大一世终于忍不住了,他不顾枢密院的集体反对,把手里最具威力的一张牌砸到了牌桌上。
6万顿河哥萨克骑兵不负众望,昼夜行军,先锋骑兵在向导的指引下绕开泥泞区域,宛如神兵天降出现在了伊久姆和别尔哥罗德。
伊久姆在北顿涅河的东岸,是一处重要渡口。
别尔哥罗德在北顿涅河西岸,位于吴军撤退的侧翼。
【提醒不太成熟的作者献上第聂伯河大会战的战略示意图。】
……
亚历山大一世一面派人去华沙催促联军总司令部前移,一边亲自带着近卫军赶去前线。
从小就在祖母叶卡捷琳娜膝下长大的他,深谙祖母教导,将夺取出海口作为终生努力的目标。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如果自己能出现在前线并指挥军队打赢这一仗,声望将如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