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他们要摧毁东印度公司,那就别想得到荷兰的任何投资。大家跟我一起去抛售伯明翰科瓦克钢铁公司的股票!”
随着这位安全局特工率先冲入交易大厅,数百名阿姆斯特丹市民也一起涌了进去。
他们没去找股票经纪人,而是从投资公司撤回资金——大部分人都拿不出一个交易单位的资金,所以便有投资公司专门将大家的小钱集中起来购买股票。
当然,投资公司在接到大量撤资申请之后,就只能出售股票变现。
次日的报纸上也出现了“伯明翰科瓦克钢铁公司遭愤怒的阿姆斯特丹市民抛售”的消息。
这事儿和东印度公司没关系,不属于新闻管制范畴,所以还有不少报社跟着煽动人们也参与抛售行动。
两天时间里,这家英国钢铁厂的股价从每交易单位760股跌至782股。
小市民们的力量终归有限,但趋势却已开始出现。
有了向下的趋势之后,德威特就可以动手了。
他在三天前就偿还了所有“租借”的东印度公司股票,并从做空交易中获利近10万荷兰盾。
此时他的操盘手们又拿着资金,开始到处物色手中持有大量科瓦克钢铁公司股票的人。
还是和以前同样的操作,几天工夫就有100多万荷兰盾的抛盘涌出,科瓦克钢铁公司的股价应声跌至每交易单位1070股。
是的,这家公司的市值远小于荷兰东印度公司,而且没有荷兰政府护盘,所以砸起来要轻松得多。
起初荷兰市民还是出于愤怒而抛售科瓦克钢铁的股票,这下变成了不抛不行了——每天市值缩水20以上,这谁能不恐惧?
而那些大资本的嗅觉更加灵敏,早在跌破每交易单位1000股的整数关口时,就已经开始止损清仓了。
之后的三天,科瓦克钢铁就跌穿了每交易单位1800股。
嗯,不是因为抛盘不够多,而是连续触发了30的熔断线,否则大概直接就破3000股了。
紧接着,在民族主义情绪爆发之下,科瓦克钢铁的危机开始向其他英国公司扩散。
德威特自然是高效率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