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太子问话,郭桓刚一抬头,就看到朱标满脸的焦急之色,仿佛热锅上的蚂蚁。
他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轻声回答道:“殿下前几天带回了账簿,微臣连同下属日夜兼程,马不停蹄,犹如拼命三郎一般,终于不负殿下所托。”“将钱庄的所有账簿大致梳理完了。”
郭桓的回答犹如一把双刃剑,既巧妙地将功劳分给了下属,又凸显了自己的领导才能。
这也是他身为户部佐贰官,却能凌驾于户部尚书茹太素之上的原因。不仅因为他的后台是当朝太子,论起人情世故,郭桓更是比茹太素那个古板的老头要圆滑得多。
久而久之,户部下面的官吏自然而然地聚集在他的身边,犹如众星捧月一般。可以说,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郭桓这个新任的右侍郎就如鱼得水,牢牢掌握了整个大明朝的财政大权。
听到这话,朱标喜笑颜开,他那焦急的心情如同被一阵春风吹散,迫不及待地询问:“账目和库银可有疏漏之处?”
太子朱标并未言明,此刻他最为关切的,便是长安钱庄的账簿是否存在造假行为?此事不仅关乎库银数量的核对,更是对其下一步计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闻得此言,郭桓如遭雷击,整个人都愣在原地,心中暗自思忖:长安钱庄在江南等地已营生近十年,钱庄内日积月累留存下来的账簿,可谓多如牛毛。
郭桓深思熟虑许久,才对着朱标拱手作揖,言道:“回禀太子殿下,微臣等人清点的皆是流水账。”
“未能寻得长安钱庄的总账,亦未找到秦王府的总账本,还望殿下恕罪,微臣才疏学浅,委实难以辨别其真伪。”
闻听此言,朱标面露惊愕之色,不禁问道:“这些账簿之中,竟然没有总账本?”
郭桓微微颔首,朱标猛地一拍脑门,满脸懊恼之色,他喃喃自语道:“想来是本宫疏忽大意,竟忘却钱庄的总账本在我那弟妹手中。”“本宫这就差人去将账本取来。”
郭桓所期盼的,正是太子的这句话,那张刻薄的面庞上,硬是挤出了一抹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对着朱标谄媚地笑道:“何须烦劳殿下,微臣来此之前,便已派人告知毛督公。”“想必此刻,毛督公已然前往秦王府找到了账本。”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