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让他王老爷百思不得其解的,还真想不明白,他为何会如此。
为权?为钱?
若是为权,尽管按理来说,如今快六十的年纪,要想再往上爬一步,几乎已经不可能,可好歹已官拜尚书右仆射,也已经算是位极人臣权倾朝野了。
更不用说,舒家底蕴浑厚,本就在朝中一呼百应。
若是为钱……如此的舒家,怎可能会在乎那些黄白之物?
除非,那魏王李顺,许诺给了他更加令人无法拒绝的条件。
尚书左仆射之位?从龙之功而封王?
而此时,正当四周又一片哗然,窃窃私语声四起,只见这舒百里,正了正身上朝服,又一躬身郑重施礼。
目光如炬,死死盯着四方高台那翠绿屏风,更是满面正气慷慨之色,高呼,“太后容禀……”
“其一,圣人有云,君王当以德立身,以正治国,天子之德,国之大也。”
“圣人的道理,再明白不过,身为君王,当首重其德行,谨言、慎行、克己、爱人,端正自身,方能感化四方,臣民争相效仿,方为国之大幸也。”
“且臣以为,为君者,更应恪守法令以自律,尊崇礼法以自爱,方为明君。”
“而先祖筚路蓝缕,以贫苦之身立命,南征北讨,推翻前朝暴政方才立国。”
“而后世世代代,勤政爱民,呕心沥血,国政之事不敢懈怠,祖宗遗训不敢荒废,方才有了我庆国如今三百年的基业。”
“每每念及于此,老臣无不感怀涕零。”
“可是如今,当今天子,身为李氏子嗣,高祖血脉,尚未大婚圣王,竟做出如此荒诞之事,竟已与人私下诞下皇子……”
“至此,她置国法于何物,置宗室礼法于何处,又置皇家威仪声名于何处?”
“此后,我庆国上万万子民,又当如何看我庆国皇室,天下诸国,又当如何看待我庆国朝廷?”
顿了顿,继续朗声道,“其二,天子不正,有失国体,以致眼下,天下惊动,舆情四起。”
“文人士子,儒生大家,无一不群情激愤,以笔为刀,以墨为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