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需要那么长的炮管,如果把倍径减小一半呢?”林海接着又问道,眼前这门炮显然不是舰炮,管子太长了,侧舷布置一对炮空间不够。
“那样的话,成品率可以大幅提升,我想可以把价格下降到四分之一左右。”万奴闻言在心中盘算了一番后回道。
“二百多两?”林海闻言大喜,真他娘的是良心价啊,叫人都不好意思往下砍了。
他印象中这年代英国的12磅长炮就要差不多200两造价,殊不知欧洲的人力和原料成本都比大明贵不少。卜加劳炮厂之所以能称雄远东炮业,其实和大明庞大的铁产量以及人口规模是分不开的。
只听万奴接着又道:“最多三百两,倍径这么短的大口径火炮我还没有造过,只能大致估计一下成品率。”
林海闻言点了点头,这年代的火炮内膛还不够精确,炮管一般比后世要长些,他接着又问道:“那么你造过最短的是多少倍径。”
“20,再短的话就没人要了。”万奴听完翻译后回道。
“这样罢,你替我设计两种规模的舰炮,口径就和这门炮一样大就行……”林海略一沉吟后接着又道,“至于倍径嘛,一种取20,另一种取13。”
“13倍径?这未免太短了吧?”万奴闻言大惊失色,“将军阁下,请恕我直言,这么短的炮管,射程和威力都会严重不足……”
“所以你要尽可能地保证炮膛尺寸的精确性,要尽量光滑、笔直,且不能偏心。”
林海没等公沙翻译完就予以打断,万奴的反应完全在他的预料之中。毕竟在这年代的欧洲,就连最为追求轻量化的陆军团炮普遍都在15倍径以上,不像明军动不动就搞些倍径不到10的锻铁炮。
在陆战中,火炮倍径长当然有其优势,但在海战中这个优势却并不明显。因为舰炮在波涛中难以瞄准,所以海上炮战的交战距离往往很近,舰炮的射程和威力都溢出得很厉害。
相比之下,口径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更大的口径意味着更强的毁伤能力。如果打穿了水线附近的船壳,还能使得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