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4/7)页
    王布犁应了一声后,依旧瞧着鱼漂:
    “陛下,我猜想你那些让耆宿参与地方治理,允准他们介入这么多基层事务,意味着陛下对耆宿的期望值很高。
    既希望他们成为地方官府了解民情的渠道,也希望他们能对地方官吏起到监督作用。
    效果也确实有一些,但我认为此举会让陛下失望进而一地鸡毛,最终转为废政。”
    朱元璋虽然被王布犁的话气的胸膛起伏不定,但依旧耐心坐在马扎上,等着他的高见。
    “人一旦有了微弱的权力,就会想法设法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这便是人性。”王布犁先给朱元璋吃了一颗定心丸:
    “我认为许多耆宿获得参与地方治理的权力后,并没有对地方官吏的害民行为起到监督与约束作用,反成了新的害民者,
    而且他们很容易与官员相互勾结,耆宿的利益与地方官员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或者欺压外地来本地为官者,从官场上合理合法的压榨普通小民。”
    王布犁又瞥了朱元璋一眼:“况且我记得今年陛下才宣布命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怎么就想起要用老人来监督基层呢?”
    在朱元璋看来,“老人治国”还有两大好处。
    明面上是可以用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社会经验为地方官府服务,还能降低大明的行政成本,省钱。
    但是不能摆到台面上来说的好处,是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偏向求知欲低、厌恶求新求胜、回避冒险、安于现状。
    反馈到现实生活中,便是老年人在为人处事上,往往要比年轻人更保守、更固执、更服从。
    朱元璋致力于以知丁法、连坐法和路引制度等,造就一个物品流动性与人口流动性皆极差的静态社会,以老年人为地方官和基层管理者,正是最合适的做法。
    年轻人追求富贵,追求娶妻生子,追求人生的各种可能性,便难免有意无意要去冲击朱元璋的静态社会。
    但老年人不会,他们已经走到了人生之路的末端,相比挑战现存秩序,平安度过余生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朱元璋内心的想法是不会同王布犁说的,只是开口道:
    “朕发现两浙的百姓喜欢打官司,虽细微事务,不能含忍,动不动就径直
第(4/7)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楚剑秋柳天瑶重生1982:从摆地摊开始走向巅峰官途:谋定而后动逆徒别祸害你师姐,下山娶媳妇吧通房小撩精一撒娇,冷戾侯爷心狂跳道界天下综影视炮灰也要美丽文娱:分手是你,我成天王你哭啥?综影视:阿十五行杂灵根:开局被大师姐捡回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