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魏大夫脾气比他差,说话也直白。”李泰继续说着:“魏大夫比孙少卿更能惹阿耶生气。”
“关键是阿耶还拿魏大夫没办法,我在立政殿看过好几次,阿耶被魏大夫气的要死。”长乐也加入了对魏征的“讨伐”之中。
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说着,话题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本来是在讨论孙伏伽,结果说着说着,就到了魏征身上。
李世民看到魏征就头疼,连带着孩子们对魏征也有几分忌惮,生怕这位魏先生念叨到自己头上来。
“好了,你们就不要在背后蛐蛐魏大夫了。”李复笑着制止了孩子们。
被孩子们这般念叨,也不知道魏征在翠微宫,是否已经喷嚏连天了。
“魏大夫能犯颜直谏,大唐有这样刚正的朝臣,也是朝廷的福气,是百姓们的福气,至少,魏大夫在朝堂上,是为百姓,为天下说话的。”
当然,也是李二凤的福气。
有魏征,也真是李二凤的福气了。
“孙少卿也是如此,当初你们阿耶沉迷打猎,几天不出宫狩猎,心里就痒痒。”
“可是贞观伊始,朝中有诸多事情未曾平定,哪儿能由着皇帝的心性乱来?说出宫去就出宫去。”
“那时候,天下没有那么太平,朝中也没有那么安稳,若是孙少卿不谏言陛下,指不定还会发生什么其他的事情呢。”
“所以,他做的也不错。”
“还有魏大夫,魏大夫是君子,虽然有时候治国理政,不能只靠君子之行,可是有这样一位君子在身边,能时刻令自己警醒。”
“你们阿耶说过,魏征就像是一面镜子一样。”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人身处高位,有时候是接受不到正确的信息的,想要清楚的明白自己的得失,就需要身边有这样的人,时刻警醒着。”
尤其是你们阿耶作为皇帝,肩膀上承担着治理国家的重任,天下万民,系于一身,不可不警醒。”
孩子们闻言,纷纷点头赞同。
“那,崔仁师,怎么说?”李承乾又将话题扯回到了正轨。
“崔仁师?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