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没有开书院的时候,颜思鲁对于陆德明给他写的信中所说的,也是存疑。
但是到了书院之后,亲眼见过,便豁然开朗了。
“寻常百姓家将孩子送到书院来,在书院的一些花销,书院也各有补贴,所以,来书院的前三年,对于学生家的家中负担也是比较小的,就比如在书院吃饭,住宿,还有一些其他的学杂费,比如书本,文房四宝的消耗”
颜思鲁掰着手指头跟孙伏伽介绍,脸上也带着几分自豪的神色。
在书院这么久,颜思鲁和陆德明一样,也因为书院,沦陷了。
这是个好地方啊。
看着孩子们一心向学,作为传道授业的先生,心中那种满足感,自豪感,是别的事情所不能带来的。
到这一把岁数了,还有什么追求呢?
出身大家族,吃的穿的用的,都享受过了。
至少,外面有过的,都享受过了。
而在庄子上,在书院里,还能尽情享受一些外面比较稀缺,比较珍贵的。
比如若是在长安城,在颜家,可不容易买到武德酒。
而在书院,庄子上的各类酒水,逢年过节的就往先生们这里送,且不管数量多不多,先生们是一定能享用的到的。
书院的先生去庄子上的酒楼客栈吃饭,也只需要付八成的钱。
还有诸多其他福利。
总之,在这书院做教书先生,所享受到的尊荣,是别的地方所没有的。
当然,如果说比起收学生给的礼物,那价值上或许是比不过国子监弘文馆还有长安城的其他书院的。
毕竟在这些地方上学的学生,大多是有一定的家底的,这是庄子山的学生所不能比的。
话又说回来,身为老师,可不能攀比谁的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有多贵重,这是不良风气。
“在书院的帮衬下,学生在书院的前三年,大多数寻常百姓家,都能负担的起,加上这庄子上的庄户,也算是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