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5)页
    不但庙堂之上推崇重文轻武的政策,打压习武之人使其难有出头之日,就连山野之间也盛行纵情山水以为侠风,致使很多尚武之才宁愿潇洒于乡野,也不愿考武举走仕途,更别说参军入伍保家卫国了。
    紫阳真人作为国师,忧心国家武备不足武道废弛,为提携武林后辈,便尝试在国家选才的正途之外另辟一条辅道,为国储备优秀的在野武学人才。
    借着朝廷尊李姓的东风,效法当今圣人提倡的“武庙十哲”之举,又遵循太宗皇帝于凌烟阁给二十四功臣绘像的先例,独出心裁有此创新之举,于天宝五载发布了“太极凌烟榜”第一榜。
    想当年,太宗皇帝是为了表彰开国的二十四功臣,绘其像立于凌烟阁,这是文士武人的莫大荣耀。
    “太极凌烟榜”便是效法此举。
    凌烟阁本是太极宫的一个阁楼——长安皇城有三大宫殿,分别是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此榜先取“太极”二字做前缀,既合太极宫之名,彰显皇家气派,又暗含尊崇道教的太极之意。
    后缀再取“凌烟”二字则是效法太宗皇帝为国取仕、为江湖门派光大门楣,故而此榜极有深意。
    太极凌烟榜是按二十四功臣之数取一半,即十二名,这也暗合当今圣人推崇的武庙十哲之数,既不逾制又点选了武林中年轻俊才的精华,还免了御史言官批其僭越的诟病。
    所幸自天宝年太极凌烟榜发布以来,武举基本就能以制举的方式每两年举行了,不好说是得益于凌烟榜的功劳,但庙堂之上和江湖之中都开始重视了,这是事实。
    之后的六年里太微宫接连发布了三榜,每一榜都颇受瞩目,甚至连海外的渤海、南诏、回纥、大食等国都极为关注。
    今年是第四榜的发布之年,因为榜文是年底发布,而武举则是次年的三月举行,故而上榜之人只要想考,那是大概率能够考中武举而入仕的,即便上榜之人不愿参加武举,也会因榜上有名而享誉江湖,此为受人瞩目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受人瞩目的就是太极凌烟榜产生的额外功效,这已被武林中人认可和看中,同时也是海外之国最关注的,那就是通过上榜之人,就能够大致评判其所属门派未来的发展潜力。
    因榜单只评年轻英才,也就是说十数年后这些
第(1/5)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废柴的崛起之路:一穿越就成废材偷听心声:女主请自重,我只是小反派呀水浒风云大宋头条好汉我只是一个凡人,为什么你们都奉我为圣捞尸人这是扎纸铺,不是亡魂许愿池!饥荒年,我用食品厂打造古代盛世太粘人!清冷摄政王宠妻如命综影视:阿十苏铭渊赵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