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潜一边脑海里思考着,一边往南走了三里,果然看见有一处斜坡,就在小路边两丈远处。
坡上树木林立、郁郁葱葱,走上坡顶放眼朝南面望去,远处就是南阳郡。从斜坡继续南行约两里,就上了官道可直通城门,但若是站在坡脚,甚至背坡的北面还真不容易发觉有一条官道。
就恰好在背坡的北面,龙潜看到了一棵槐树,独独一棵,长在坡脚,夹杂在其他树木中显得很突兀。
槐树周围四丈内,树木稀疏但都长得比周边的树更高大,忽然间龙潜悲从中来,跌跌撞撞朝那树走去。
坡面斜缓平直,一直延续到坡脚,看不出其中有任何包拱之处。坡脚树木不算茂密,槐树周围的地面也是平平整整,若不是詹老丈人指点,谁能想到这地下竟然埋着三十七个冤魂。
摸着那棵槐树,龙潜热血上涌,迅速运起十成金雷掌力就要向地面击去,就要拍在地面上时,手掌竟然有些发抖,长叹一声泪如雨下,收功撤掌。
即便挖出了这些冤骨,又如何区分那一具才是义母的遗骸?并且都已经在地下快十年了,这样仓促打扰她老人家,实属不该,还是先祭拜,以后再想办法迁坟吧。
将蜡烛点燃插在槐树脚,点了三炷香向四周团团祭拜后插在蜡烛中间,跪倒在地连磕了三个响头,再也止不住悲伤,趴在地上放声大哭。
这一场哭拜,直哭得天地变色,风云哀嚎。
哭了良久,龙潜渐渐收声,呆坐在烛前,一边抽噎着,一边将带来的火纸全部燃起。
火焰中仿佛又看到了义母慈祥的面容,含辛茹苦抚养两个孩子的辛劳。
此时再回忆起当初颠沛流离的六年,才真正体味到义父母的不易。
其实当时家中已经困顿潦倒,义父无论带着他们住在哪里,都会隔三差五地出门去打猎贴补家用,而每次他打猎回来,都是家中最高兴的时刻,犹如过年,因为会有肉吃。
记得义父母到后来每天只吃一顿,已经饿得满脸菜色,依然让家中保持着快乐和幸福,彼时还是孩童的自己哪里知晓这些艰辛。
他们将能够买到的布衾都给两个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