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都就在街上晃悠,日子过得有点像好兄弟姜纹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不安分的少年时代,马伟都脑海中总有个问号不时跳跃:为什么我受到的教育和我看到的历史不一样?
为什么我们受的教育是“过去的人活得没有我们好”,而他们用的东西,比如吃饭的碗、坐的椅子,都比我们的漂亮?
这是一个喜欢旧东西的少年关于收藏的兴趣萌芽。
七十年代末,正是夏国艺术最不值钱的时期。
津港的文物市场形成得最早,马伟都在燕京工厂里上班,一有空老往津港跑。
这时候人们的收入普遍不高,可当时东西也便宜,马伟都把抽烟的钱省下来也就够满足收藏瘾了。
一开始,因为钱少,马未都收东西的速度还比较缓慢。
可这年头的人对于古董文物根本没有价值观,有些东西你喜欢,人家说你拿走就行了,也不要钱。
说说实话,这时的马伟都热情收藏古董,但也只是一名“菜鸟”。
虽然马伟都天赋不错,但他没师傅教,全靠自己摸索,不吃亏才怪呢!
虽说,七十年代是古玩市场的黄金期,这个时候的古玩,造假的比较少,价格还便宜,很容易捡漏。
但是这仿品也不少,只不过是过去地人防的。
幸亏这年头的老物件也不值钱,马伟都条件好,还承受的起。
直到有一天,马伟都又来了潘家园附近淘宝。
看到东北角的土坡上非常热闹,一看原来大家有人在这交易古玩。
马伟都好奇,就问为什么在这交易,一名小眼睛的老大爷笑着回答他道:“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跑得快呗。”
马伟都见这大爷说的幽默,很是对他胃口,就跟这大爷攀谈起来。
原来这大爷姓候,也爱好收藏老物件儿,而且这位学识渊博。
这年头,爱好收藏的人不多。能找到兴趣相投的人,让候大爷跟马伟都一见如故。
于是,这一老一少就结伴逛了起来。
这时,马伟都眼睛突然瞟见一件北宋汝窑洗,让他心中一振。
候大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