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武装部给新兵发入伍通知书,发军装。接着新兵集合。
回去的时候,是和海军某部一起包了游轮,做运兵船。
驶向东海,目的地沪海。
接兵,运兵的一路最轻松的就是沪海的生活。
汪洋大海让人的心胸顿时宽广,王玉兰喜欢站立在船头感受那种什么是披波斩浪。
团领导照顾女同志,王玉兰和老董住在三等仓,非常适宜。
接着在沪海兵站上车,坐上了闷罐子运兵车。
王玉兰和连长指导员分别后,和团部十几个人员上了最后一个车厢,为指挥车。
这是非常艰苦的旅程。
团部没几个人,最后一节车厢根本压不住,弹跳了一路。
由于不是紧急军事行动,所以给各路大神们让路。
到兵站,才能供应饮食和水,还有放水。
每节车厢只有一个大桶应急,味道那叫一个复杂。
大家坐在草垫子上,王玉兰从连里借了一条被子,隆冬季节,越走越冷。
而连长和指导员和没训练过的新兵在一起,他们的责任大,条件会更艰苦。
白天,车厢的两侧有几个位置较高的小窗户,打开透进光亮。
晚上一盏煤油灯解决照明问题,硕大的车厢沉浸在一片昏暗中。
火车就这样拉着多少人的青春年华,喘着粗气向着军营的方向咣当咣当走着走着……。
终于完成任务,到军营了。
直到有一天,王玉兰给老公易援朝打完电话,通讯科的小战士在电话里对她说,“王医生,你好!我就是你从温城接的兵……”
……
演习任务结束后,刘本明也接到了接兵任务,任职新兵连连长,他荣幸地被委派去苏北某县接新兵。
刘本明接到任务时,已经是在十一月初。
最初的日子,他心花怒放,高兴得不得了,因为在军营太久,很少能出去见见世面。
而如今,终于如愿以偿,以为自己终于有一次外出“旅游”机会了。
可是,当刘本明他们一行到达该县时,说真的,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尽管已经是八十年代了,但这个县城,好像好停留在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