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5/8)页
眼睛混浊,有的嘴唇溃烂,耳朵枯干,有的手背脱皮,指甲外翻。
    每年风日300天左右,雪季长达10个月,最低气温零下40c,然而官兵们知道他们住板房地堡是为了更多的人不住板房地堡,因而觉得住板房地堡就象住“水晶宫”一样,虽苦犹乐,虽苦犹甜。
    面对着这个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一群忠于职守的边防战士,燕京来的摄像师边录像,边流泪。
    他说:“我走过许多的边防、海岛哨所,从未见过条件如此艰苦的哨所,太令人感动啦!”
    晚饭时间,哨所的官兵用仅有的一把野韭菜烧罐头招待易援朝他们。
    入夜了,战士们把自己的床铺让给易援朝他们,辗转反侧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第二天一早,易援朝他们告别了哨所的官兵,在3名战士的陪伴下踏上了返回的路途。
    一路上面对白茫茫的雪山心里发怵,又要经历一次艰难的旅行。
    正在为难时,战士递给易援朝一条麻袋,只见他坐着麻袋如雪橇一般飞速向山下滑去。
    易援朝他们几个也效仿着他们的动作,顺利的向山下滑去。
    不一会工夫就滑到了山脚,比上山时的艰险路途快捷轻便多了。这次卓拉哨所之行给易援朝留下了终身难忘,刻骨铭心的记忆!
    另一边,某边防营的官兵得知总部首长要来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视察,所有人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临近中午,刘之野等人才跋山涉水的到达营地。
    300余名官兵在直升机在风中挺拔屹立,仅从站姿上看,就能看出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
    但是,300多名官兵,上至干部下至普通战士,无一人穿军装,且服装也不统一,全都是五颜六色的服装,只有枪械统一。
    眼前的一幕让刘之野非常惊讶,一开始还以为是这里的民兵部队,但随行的工作人员说他们确实是边防部队现役战士,不是民兵。
    作为一位从基层一步步成长的领导干部,刘之野扫了一眼站成两排的官兵,从武器配置情况大致看出了谁是干部谁是战士。
    自70年代初,陆军部队当中,排级以上干部配置手枪;
    班长副班长配置56式冲锋枪。没有配枪的,不是炊事
第(5/8)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重生:我是修行界太子爷首辅大人夜夜翻墙:饿饿!饭饭!入狱三年后,前妻跪求我原谅迟到不算晚弃女重生杀红眼,全侯府跪求饶命万古第一废材陆仁云青瑶开局流放北凉,签到神魔吕布NBA:从折磨乔丹开始加点升级赘婿神皇萧凡龙妙音青云门陆仁云青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