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两天,收到老爸的信息,说买好票了,来儿子所在的城市。
老妈一下子也没能接受这个结果,因为没有想到会这样,以为他不会来呢,老妈也没抱太大希望。
然后接通了视频电话,和老爸说了两句,问他需要给他准备什么菜,因为老妈在老爸来之前就去看外婆外公了。
这个电话进行地很冷漠,没有热情,没有关心,没有爱,很冷淡。
直到刚才,写这段文字时,想到前面说的儿子认为爸爸好的地方,就立马给老爸留言,告诉他儿子觉得他好的地方,还说了看到儿子对他的接受度在提高,也请他和儿子单独生活时多宽容一些。还对他不愿意做饭表达了理解,并且告诉他,老妈现在越来越享受给孩子做饭,和孩子一起吃饭,因为可以找到机会与儿子聊天,所以老妈很高兴,吃饭是唯一的机会。
老爸立刻反馈的态度都不一样了,对于做饭立刻积极了些,说让买点肉,买点豆腐干什么的,即使老妈说冰箱里放不下,也表示没关系,自己再买也行。
从这前后的反应对比,老妈也看到了,人人都要理解,都要夸奖,都要有点赞,做事情的积极性都完全不一样了。
也许人和人相处,就是需要这一点点理解和关心吧!
老妈最初设想的,就是老妈去陪自己的老妈老爸,老爸来陪儿子一起过几天单独爷俩儿的日子。
没想到成行了,老妈会陪自己的原生家庭的成员(因为老姐带着女儿也来),原生家庭的四个人就齐了,肯定会很开心的;而儿子也不会孤单,和他的老爸去磨合磨合吧,再不磨合来不及了。
真的很有意思,孩子真的渴望和更不理解他的那方父母亲近,他们倾向于更愿意听到不接纳他们的某一方父母的夸奖和赞许。
想到这里,老妈立刻给老爸发去消息:
再多说一句,你儿子渴望爸爸的夸奖和认同,比妈妈夸重要的多得多。
创造机会吧,你儿子是值得夸的,希望你能看到他的闪光点。
(这里有意这么说,是事实,也是鼓励,让爸爸知道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