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我看隔壁的连城就很不错啊。”在一旁忙活的刘春梅听到婆婆的,连忙说道:“小伙子能干又踏实,长得也周正的很,和咱们小栀从小一块长大,知根知底的,要是以后考上了大学,那可就抢手了。”
“那孩子不行。”王连娣皱着眉摇了摇头:“他父母都不在了,没人帮衬,家里还有几个难缠的亲戚,我孙女打小不说是娇惯,那也是废了心思好好养大的,哪里斗得过那些个泼妇。”
而且她先前撞见过一回,那孩子满眼的戾气,但是见到有人来了之后,立马变的温和有礼,虽然不能以此断定那孩子不是好人,但是王连娣毕竟活了快七十年,见过人比儿孙吃的盐还多,她就不喜欢那孩子。
“娘,但那孩子品行真的是没话说,见人就打招呼,这些年农忙的时候,他总是偷偷帮忙,也不说,要不是我撞见了,都不知道。”刘春梅挺喜欢这个孩子的:“还有,小栀看的那书,都是那孩子去镇上特意带回来的。”
“哎,罢了,不谈他了。”王连娣叹了口气,又想到了几年前去世的丈夫:“老头子也走了好些年了,过几天记得去坟上给他点炷香,烧些钱。”
“娘,我知道的,纸钱和香还有贡品都准备好了,过两天我就带着栀儿给老爷子上香哩。”人之间的好都是相互的,公公婆婆对刘春梅好,刘春梅自然就把公公婆婆放在心上,公公的忌日,刘春梅自然会准备好东西去上坟
王连娣听完点了点头,想着过世的丈夫,又联想到了往日了一些趣事,便一边摘菜,一边又讲了起来。
“他年轻的时候当兵身上落了不少伤,还有一枪替战友挡的,人差点就没了,说来当年老头子的战友还说要定娃娃亲呢,只可惜两家生的都是儿子。”
“娘,然后呢?”刘春梅还挺喜欢听婆母说老一辈革命时期的事情,那一辈的人都经历过战争,还有军阀割据,能活下来的人,阅历都不少,到她们这一代基本就在三村里过一辈子平静的毫无波澜的日子了
“害,你公爹为人老实,家里世代都是农民,人家战友可不一样,听说家里是做生意的,富得流油,还是国外正儿八经留学回来准备报效祖国的,后来见不得同胞受苦受难,才毅然参加了革命。”王连娣回想着当年的事情,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