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竹器匠人虽然话少,但是手艺却极为的精湛。
所编制的竹器栩栩如生,仿佛就像是巧夺天工一般。
经过两年的相处,左邻右舍对这个名叫楚风的匠人极为满意。
各家有什么需要修补的竹席、竹凳,让他帮忙,他都从不拒绝,也从不收取费用。
这天清晨,晨雾还缠着柳梢头。
楚云寒便像往常一样,背起竹筐准备前往不远处的石桥上摆摊。
对街茶楼的伙计正踩着高凳摘门楣上挂着的灯笼。
一旁的屋檐青瓦上淅淅沥沥滚着夜露,下方的雕花木窗突然被人推开。
“楚哥儿,新磨的豆花要不要?”
木窗中忽然探出个粗陶碗,刘婶头顶冒着热气,笑吟吟的看着楚云寒。
楚云寒微微一笑,踩着吱呀作响的竹梯递上两枚铜板,接过刘婶手中的豆花碗,就着热气几口便吞了下去。
辰时的日头刚爬上城墙,这座人来人往的石桥两侧早已支起了十数个摊位。
楚云寒把竹筐里的物件挨个摆上桥栏,能装蝈蝈的玲珑球,会转风的六角铃,用竹篾编制的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昆虫。
其中还有个半人高的晾衣架,这是昨日西街当铺娘子向他预订的。
没过一会,石桥下方的乌篷船中钻出个戴着毡帽的老头,手中竹篙一点,船头便停靠在了石阶前。
“后生,换不换?”
老头拖着一箩筐青壳菱角,又从桥栏上拿起一个竹篾小马,看向了楚云寒。
“你这手艺确实不错,这玩意编的比所有人都好。”
“我想换个回去给孙子玩,拿这个抵三斤菱角的钱。”
楚云寒微微一笑,点了点头,看着老头将箩筐中的菱角捧出了三斤,放在了他的摊位前,随后喜滋滋的离去。
他拿起一个菱角,像常人一样将坚硬的外壳咬开,剥出白嫩的果肉,放入嘴中慢慢细嚼。
感受着嘴中清脆甘甜的同时,面带微笑,注视着石桥上匆匆路过的人群。
这三百年来,他已换了几十个不同的身份,彻底融入了这平凡的人间烟火之中。
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