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继承纠纷
1778年,奥地利和普鲁士因巴伐利亚王位继承问题发生了严重的纠纷。巴伐利亚邦的统治家族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选帝侯马克斯·约瑟夫没有子嗣,嫡系即将断绝。奥地利看到了扩大自身势力的机会,要求在马克斯·约瑟夫死后订立一个条约,承认哈布斯堡王朝对下巴伐利亚的要求,并要求明德尔海姆领地以及波希米亚在上普法尔茨的前采邑立即割让给奥地利,不顾当地居民的异议。奥地利军队随即占领了这些地区。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坚决反对奥地利的这一行动。他认为,如果允许奥地利扩大在德意志帝国内的地盘,将严重威胁普鲁士的安全和利益。因此,腓特烈二世于1778年7月率领军队进入波希米亚,以示对奥地利的强硬立场。在这场被称为“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的冲突中,虽然双方都动员了大量军队,但实际发生的战斗并不多,主要是小规模的交锋。普鲁士军在这些小规模战斗中取得了胜利,显示了其军事实力。
作为俄国的同盟者,腓特烈二世希望获得俄国的军事援助。然而,俄国女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并不希望看到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的战争升级,而是希望充当这次王朝战争的仲裁人。她一面通过外交手段向维也纳发出威胁性的宣言,要求玛丽亚·特蕾莎“充分满足德意志诸侯的正当要求”;另一面,俄国驻普鲁士的代表以全权公使的身份,摆出一副代表俄国宫廷前来向德意志发号施令的架势。根据普奥双方的要求,俄国和法国一起作为调停人介入了这场争端。
1779年5月13日,普鲁士和奥地利在铁申签订了《切欣条约》。根据条约,奥地利放弃了对下巴伐利亚的要求,但获得了面积不大却很富裕的博格豪森地区。普鲁士虽然未能完全阻止奥地利的扩张,但也成功地维护了自身的利益,避免了一场大规模战争的爆发。俄国在这次调停中保持了与普鲁士的良好关系,但也不允许普鲁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