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西汉的杜周、杜延年,东汉的杜度、杜笃,魏晋的杜畿、杜预,隋唐的诗圣杜甫、杰出诗人杜牧,还有杜如晦、杜淹、杜佑等九名宰相,可都是出自京兆杜氏。
而这名领主身边的杜预可是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参与过魏国灭蜀的战争,并且在后面晋灭吴国的统帅之一。
他所写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可是最早流传起来的左传注解流派,虽然汉末三国时期说起春秋肯定是第一时间想到关羽,但这个时期对于春秋最为了解的,还是要属杜预。
另外在整个夏国的历史当中,有两人同时进入了文庙和武庙。
其中一个是诸葛亮,是在清朝雍正二年进入了文庙,成为了文武庙都供奉的人物。
而另外一人,则是杜预!
他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就已经进入了文庙,后来又在唐德宗李适期间进入了武庙,成为了第一个同时进入文武庙的人物!
这比诸葛亮还早了将近一千年。
这种履历自然是让赵鸿对他的期待多了一些,这才调来了自己的身边。
其他几名领主能引起他注意的有一名领主召唤出了樊哙。
樊哙自然不用赵鸿多做介绍,这位在刘邦手下的时候可是以骁勇善战闻名,而且是刘邦手下少有的算是善终的功臣。
刘邦原本是在临终之前下令让陈平处死樊哙的,但是樊哙是吕后的妹夫,两人算是有结党的嫌疑,陈平一时之间有些犹豫。
在他捉拿樊哙返回长安的时候刘邦驾崩,他更不敢执行处死樊哙的命令,只是将樊哙抓到了刘邦的灵前,说要等待陛下发落。
刘邦死后,吕后掌管了权力,她自然是不会去让自己的妹夫出事,这也就让樊哙能安稳的渡过晚年。
只是这位领主所召唤的樊哙看起来四十多岁,应该还在体力巅峰的期间,这让赵鸿有些期待他在战场的表现。
最后一个值得他关注的,是一名脸上戴着面具的武将。
这名武将乃是北宋时期的名将,狄青!
狄青这人能在重文抑武的北宋时期靠着战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