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这儿,大家有没有想过,从微观生物学的层面来看人的生命,我们身体各个部位的细胞组成的原子不停地被替换,每天摄入食物与营养,他们被消化以原子的形式进入体内,原先的原子被替换作为排泄物、角质、皮屑、汗液……各种形式又回到地球,这么不停地更新,来了又走,短暂停留有什么意义呢?只是保证为了一个生命个体…所谓的活着?我想我们之所以觉得自己正在活着,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思想吧!而不是不断更新的原子或分化的细胞吧,若是我们自身可以格式化或者说初始化原子或细胞,不断自复原、自替换、自更新,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摆脱对食物的依赖,摆脱寿元的束缚?!那么为什么地球上所发现的绝大部分生物都是如此呢?至今发现的,也只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种生物有我们所说的特性呢?但它们寿元也有竟时,这或许就是卡住孤星文明向着更高级宇宙文明迈进的最为关键之一步吧!”
一个听着简单而又令人细细想来感到惊悚的发问,使得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很是无措,很是彷徨。
“当然,记忆移植,思想数字复制……这些概念早就有人提出,这些年来更是有不少机构开始大力投入研究,这或许也不失为一种另辟蹊径的思路。可是我个人更加倾向于刚刚提出的第一种言论,若是能够突破这一生物界限,才是摆脱对地球、恒星等资源的必要依赖!”
……这场关于“人类、生命和宇宙”的颠覆学生心理与思维想象的讲座持续了很久。讲座结束后,整个校园都开始热烈讨论研究起来,科学界也开始掀起一股更加狂热的浪潮。
人口爆发式的增长,人类的生存环境变得十分紧张、恶劣起来,随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亟需解决……
宛如一场梦,骤然醒来,长孙观感到有些抑郁,这次的睡眠时间很长,回忆了很多东西。
漫步沉思,看着飞船外的星空,眼前恍惚出现梦里校园的画面:阳光明媚,草木丰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