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文学家的特点则是土气,以前来杂志社的作家们,都一副农民打扮,好像刚从种地归来,表示自己深入生活,接地气。
这或许是刻板印象,却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以前来杂志社的人大多打扮潦草,林大少一到,却让所有人眼睛一亮:这人太……气派或许谈不上,却有种富家公子的儒雅和从容的气势,很帅啊!
孙朝阳却不在,原来基地那边出了点问题,他去那边处理了。不过,应该在下班前会回来,毕竟他把悲夫的红鸡公,也就是嘉陵50骑跑了,老高同志还等着呢。
冉云接待了他,飞快地泡了茶,又拿来香烟,在旁边侍候着。
林大少说自己不会抽烟,大家不要顾忌,随便。
《花城》可是文学界顶级刊物,林大少这个编辑的咖位比大伙儿高一大截。所以,就让大林和王骁波作陪。大林刚出了一本文学评论书,靠着稿费买了房,在一众编辑中最出名,王骁波现在已经是闻名全国大作家了。
大家都是搞文字工作的,坐一块儿自然要谈文学。
二人一边喝茶抽烟一边闲聊,时间慢慢流逝,很快到了下班时间。孙朝阳还没有回来,悲夫同志等了一下午没等到自己的摩托车,骂骂咧咧地走了。
编辑室安静下来,到吃晚饭时间。冉云心细如发,看大家谈兴正浓,忙跑出去,不一会儿,就让伙食团老丁送了六七样小菜上来,还有两瓶酒,一白一黄。白酒是莲花白大曲,大林和林大少喝。黄酒则是老丁老家那边出产的,给师父享用。王骁波有心血管隐患,只要一喝白酒,孙朝阳就会骂娘,骂得很难听。
最妙的是还有一盘臭冬瓜,滋味美得很。
王二感慨:“冉云,你真是个好助手,将来我去北大教书,离开了你可怎么办呀?”
四人一边吃饭喝酒,一边聊天。
林大少说他前些日子刚看了大林的专着,写得真好,读完基本可以了解前几年国内的文学流派,也能预测探索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接着热情地说:“大林,要不要给我写一篇评论文章,稿费多给你一点。”
大林和林淘沙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