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5)页
    凤阳是朱元璋的老家,自从出了朱皇帝之后他老家的乡亲们也都跟着沾光享福。
    凤阳府的府治凤阳县还有隔壁的临淮县(今凤阳临淮关镇),这两个县被朱元璋下诏免除了全部的赋税和徭役,就如同那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免除丰、沛的赋税徭役一样。
    所以当地的百姓就传唱着一首歌谣。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
    “皇恩四季都浩荡,不服徭役不纳粮、淮河两岸喜洋洋。”
    这是《凤阳花鼓》的第一个版本,这个版本中唱的歌词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符和凤阳地区的情况,之所以是一定程度上符和,那是因为朱皇帝的恩典只是惠及到了一部分人。
    这一部分人就是那凤阳、临淮两县的原住民朱元璋的乡亲们,所以朱皇帝的乡亲们讴歌颂扬朱皇帝的恩情。
    但是在凤阳地区绝大多数人唱的是这一首《凤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却有九年荒。”
    这一首歌谣道尽了凤阳大多数百姓的心酸与无奈,以及对朱家皇帝的无尽恨意与失望。
    本来这朱元璋要是学刘邦那样只是将凤阳、临淮两个县当做自己“封地”的话倒也不会是这么一个情况,但同为底层出身,这朱元璋在格局上就是不如刘邦。
    凤阳这地方土地贫瘠经济基础薄弱,且因为在淮河南岸还经常受到淮河决口的影响,所以凤阳这地方根本就不具备建设大都市的条件。
    但朱元璋可不管那么多,他当了皇帝那就得衣锦还乡,不仅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同时也要把凤阳建设成一座大都市来狠狠的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全然不顾客观的经济规律,就为了满足他的一己私欲在凤阳地区大项目那是一个接一个上马。
    为了满足建设凤阳的需要朱元璋在凤阳设立中都留守司,迁徙了将近五六万户军民来填充凤阳,除此之外还将大量的匠户也给迁徙到了凤阳,硬是将凤阳这个本该是县城的城市建设成了一个都城级别的城市。
    作为明朝的中都,这里不仅有皇陵同时还有皇宫以及大量的作坊、兵营,而要想维持这些设施的运作仅凭凤阳一地的财政肯定是不能支撑的。
    所以这凤阳城就趴在整个淮河流域各
第(1/5)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老爹入赘将军府,千金姐姐把我宠上天离婚独美后,疯批三爷跪求我原谅夫君洞房花烛夜,她在乱葬岗被活埋都被宗门废了,宗门有难关我何事?金手指太硬核:东国带我开发诸天狂龙归来,美女总裁沦陷了出狱后,假千金被厉少霸宠独美超神抽奖师,全民都是我的打工仔二婚嫁豪门被宠疯,前夫和儿子眼睛哭瞎团宠:全家因我的心声把我宠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