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好景不长,2014年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mt gox被黑客攻击,丢失了用户的近75万枚比特币,以及交易所的10万枚比特币。
当时mt gox上集中了全球70的比特币交易,事件一出比特币价格几乎腰斩,矿场很快入不敷出。
郭宏才始终维持着自己的“三俗”形象,穿着t恤短裤踩着拖鞋,就跑去参加达沃斯经济论坛。无论在什么场合,发言必有惊人之语。
和李笑来殊途同归的是,他也把自己打造成了币圈最受关注的人之一,仅靠为ico项目站台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炒币的核心优势是什么?眼光还是经验?都不是,是信息不对称。
链圈和币圈相互看不上眼,一个原因是,一方想钻研技术一方想挣快钱。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或许是理念之争,区块链致力于去中心化解决信任问题,混币圈却需要高度中心化的信任圈子。
意见领袖们的话语权裹挟着财富的风暴,充当传声筒的币圈自媒体,有的都能月入千万。
币圈是块大蛋糕,发币、操盘、开交易所、挖矿、做媒体,从哪下刀都仿佛有利可图。
其中发币和操盘带来的收益最直观,前者等同于“印钞”,后者就是“割韭菜”。人家挖好了坑(发币),施好了肥(炒作),连3点钟要睡觉都考虑在内了。
信息不对称、经验处于下风的普通散户,想要获利谈何容易?
发行代币这么热闹的事情,3点钟群是没有理由不掺和的。多次被踢的郭宏才,因为准备发行“宝二爷令牌”,还用上了“转发朋友圈就送”的病毒营销方式,被币圈集体抵制。
有时,他一进群推广,所有人就齐刷刷的复制“不要、快滚、垃圾币”,让人捧腹。
回顾比特币的历史暴跌你会发现,比特币每次在疯狂暴跌之后都会迎来更猛烈、更大幅度的上涨,每次都是如此。
由于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的,整个系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控制者或法定的受益者,我们暂时很难知道如何计算它带来的利润。
其实就算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