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2)页
    在岭南这边,大家说的“移代货”,其实就是二手货的意思。
    以前物资短缺了,特别是内地,一件衣服能穿好久,常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那时候做件衣服可费劲了,除了钱和布匹票外,还需要自己做,所以大家都小心翼翼很珍惜自己的衣服,这样可以穿多好几年呢。
    嗯,记忆中,在八九十年代,好多人是买了布料后,拿回家自己做衣服的。
    那时候,衣车——家用缝纫机可重要了,是结婚的三件套之一。
    因为就得靠它制衣呢,所以那时有钱人家里都得有,价格还不便宜呢。
    为了配合这个高大上的衣车(结婚聘礼),那时候基本上快结婚的姑娘们,几乎一个个都会使用缝纫机。
    这状况,直至到了九十年代左右,改革开放了,东西一下子多起来了,老百姓的日子也跟着好起来。
    社会发展,到处都在办制衣厂,厂里做出来的衣服又好看又便宜。
    这跟自家费心费力做衣服比起来,买现成的成衣就方便太多了。
    于是,慢慢地,家用缝纫机就没人用了,很快就从大家的生活里消失了,也退出了结婚三大件了。
    嗯,基本上80年以后出生的女孩子,家里也很少有人会再要求她们学做衣服了。
    当然这都是后来的事儿了。
    话说回来,内地生活条件即使好过多了,但是衣服基本就是黑灰蓝绿色为主,连大红色都是办大喜事,过大节才得以看见,跟西方潮流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而香江,它那边的衣服材料和款式都很时髦,跟西方风格更贴近,在一向追西方潮流的内地里特别受欢迎。
    说到这里,也说一说,那时港货就是百姓口中代表高档的名词——
    改革开放初期,大部分香江人和内地的亲人终于能联系上了。
    关心内地亲人贫困的他们,经常给内地的亲戚寄钱和东西。
    只是香江的生活成本高,这些普通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不容易,所以寄回来的东西,除了吃的,好多都是家里不用的二手货。
    其中,最为代表的二手货就是衣服了。
    他们那些寄回来的衣服,基本都是不穿了(不流行了)才寄给亲戚的
第(1/2)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稀有老雌被群雄环伺,被迫生子娇妻前男友回国?这替身谁爱当谁当时间沙:我在时间缝隙里整活战神狂怒,杀穿全球剑来:宁姚做大,秀做小你惹他干嘛,他是华夏守护神蓄意重逢成全霸总和白月光后,我赢麻了!凝凤台退婚龙傲天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