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3)页
    武俊江从前以为突厥人牧马放羊,天天大口吃肉。后来才知道能天天享用肉食的,不过是部落中的贵族,底层的牧民往往只能依靠奶食勉强维持生计。
    段晓棠试图从个人角度解释,“奶食本就有利于身体,而且草原上吃肉肯定比中原便利。”吃得少不代表没得吃。
    当然,这不能证明牧民的身体素质,全方面压过中原百姓。他们的病处在其他地方。
    孟章全程看得目瞪口呆,他回来汇报的内容简单得很,大头就两条,伤亡和缴获。
    哪像段晓棠事无巨细,难怪人家打仗厉害升官快呢!
    段晓棠这点新发现,不影响大局,但确实让两卫的某些计划需要做出适当调整。
    杜松看向武俊江,说道:“俘虏营现在是相九管着吧!让他把伯文带回来那批俘虏一齐问了。”
    样本越多,得出的结论自然就越准确。
    范成明和庄旭都不在,武俊江作为相娑罗的主将,只能硬着头皮接下来,“是。”
    说实话,他真心不想处理与俘虏相关的事务。
    两次战役带回来的俘虏加起来不到千人,他们暂时跟随大军行动。等到数量累积到一定程度,再寻找机会将他们转送回后方。
    两卫不养闲人,这些俘虏一入营,就被安排了一些简单的工作。到了傍晚时分,每人分到了一块豆渣饼。
    为了区别有没有加料,火头营特意将两种饼子做的大小厚薄不一。
    其实肉眼也能分辨,钓鱼专属的豆渣饼因为掺杂的原材料较多,颜色更加深沉。
    右武卫每天生产出来的豆渣,大多进了马嘴,后头挪出来一部分,做了钓鱼队的“装备”。
    如今行走在草原上,马匹需要准备随时应战,除了青草,自然要吃正儿八经的精料豆子补充体力。
    于是,豆渣又剩下了!
    庄旭拍板,将营中剩余的豆渣制成饼,充作民夫和俘虏的口粮。
    区别在于,民夫能吃饱,偶尔还能加个餐。俘虏每天只有两个饼,待遇大致和曾经在三州的俘虏营相差无几。
    伙食标准就这么定下来了。
    现在帅帐内进行的是一场扩大化会议,进来的是率领几支钓鱼队的将官。
    靳华清作为唯一有成
第(1/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非洲创业实录诸天:从斗罗开始落墨大反派也有春天2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养生篮球,从啃老湖人F4开始抗战之关山重重我怎么还活着?克系执法官神三群聊:三国正义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