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的学生背上书包就往学校走。
而农村的学生们则还要家长陪同,扛着铺盖被褥,带上一周的粮食和咸菜,走一长段山路才能走到学校。
他们家离学校太远,只能寄宿,所以床铺都得自己安排。
宿舍是最简单的铁架子床,上下床,长19米,宽不到一米,床中间横着四根铁架。
学校只提供棕榈须做成棕垫,所以还需要学生自己从家里带一些编好的竹篱笆竖着铺在床上面。
家里大人有空才会给学生编一下,没空的直接就是一捆竹片,学生自己去学校铺匀。
更困难家庭的孩子甚至没有竹片,都是到处捡别人剩下的单根竹片或者扔到垃圾堆里的竹片,床上的竹片大多是稀稀拉拉的,躺在床上都得小心翼翼。
平时坐床上都只能坐在下面是铁架的那一小片区域。
更不敢在床上行走,因为一不留神可能就直接踩到地板,或者是下床人的脑袋。
其实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就算没大人弄竹片自己也是可以做的。
但贫困家庭的孩子开学一般都是自己一个人,因为家长要忙农活,没时间。
所以这些孩子就干脆不带竹片了,一个人背着书包和粮食,还要带铺盖被褥走十几公里山路,再带上竹片真的太麻烦了。
所以他们只能被迫将就。
这个年代的学生读书都很艰苦,李丰刚上任的时候条件比这还惨。
不少学校的学生都是睡得地铺或者大通铺。
那时候还是冬天,李丰看着孩子挨饿受冻心疼得不行。
立马让财政出钱,把全市的学生床都换成了铁架子床。
又到一年开学季,李丰乘车前往偏僻的乡镇小学视察。
他到学校的时候刚好是饭点,学生们三五成群地来到蒸饭的地方,蒸饭的师傅早已把放饭盒的铁框拿了出来,一摞摞地放在地上。
每个宿舍每天出两个人,轮流抬饭框。
学生们拥挤在一起,急切地寻找着做了记号的大铁框。
李丰一行人站在一旁讨论着,学生们看到李丰满脸欣喜。
“李书记!”
“李书记好!”“李书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