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王安也没撒谎,说道:
“我有将近2千斤细粮票,能换多少粗粮票?”
只见叶庆丰毫不犹豫的说道:
“我们图省事儿,就是票贩子要是想要细粮票,就用4斤半的粗粮票换1斤细粮票,票贩子要是想要粗粮票,那就是用1斤细粮票换4斤的粗粮票。”
怕王安听不懂。叶庆丰又解释道:
“如果我们想要一斤细粮票,就用4斤粗粮票换,如果我们想要粗粮票,就用1斤细粮票换4斤半粗粮票。”
这话听起来,好像是有点别扭,因为很明显,不管是怎么交换,那粮站的人都不吃亏,而吃亏的人永远都是票贩子。
但叶庆丰说完,王安就明白是咋回事儿了。
因为之所以整出这么个违反常理的交换,是因为细粮票明显是比粗粮票要更加紧缺,也更加值钱。
表面上,如果在票贩子的手里有1斤细粮票的话,在粮站只能换来4斤粗粮票,可在老百姓的手里,却能换来4斤半的粗粮票。
这么一看,好像票贩子能赚的盆满钵满一样。
可事实上,这种交换是极少的,甚至都是不存在的。
因为老百姓们为了吃饱,都是选择用细粮票换粗粮票!
要知道饭都吃不上的时候,是没人会考虑吃的好不好这个问题的。
所以,事实上的交易是,老百姓是用一斤细粮票,来换取票贩子手里的3斤半粗粮票。
然后票贩子再用这一斤细粮票,换取粮站的4斤粗粮票。
至于粮站员工主动用1斤细粮票,去找票贩子换4斤半粗粮票这个事情,还有老百姓主动用4斤半粗粮票找票贩子换一斤细粮票这个事情,不能说不存在,但肯定是相当稀少个事儿。
反正最终的结果就是,票贩子赚了老百姓半斤粗粮票,而粮站员工赚了多少,那就是个谜了。
因为粮站员工手里的细粮票,是要流通到那些想吃细粮的人手上的,而在这个年代,能顿顿吃上细粮的人,那怎么可能会是普通人?
于是乎,王安直指问题的核心说道:
“那你们跟那些职工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