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0/12)页
,因何如此肯定此处风水胜过骊山?
    李靖答道:臣是鬼谷纵横派掌门,所学远远高于阴阳家,陛下所深知也。九嵕山左有五峰山,右有嵯峨山,北有黄土高原,南临渭河,与太白、终南山诸峰遥相对应,阴阳家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后有靠、前有照,更有拜山,无一不备,诚是上佳风水宝地也。
    太宗:如卿所云,大似有理。但历代帝王,因何皆都不选此山为陵?
    李靖:当初汉武帝看中此地,问于群臣,大都说好。惟东方朔反对,故而弃之。
    太宗:那东方朔因何反对?
    李靖:东方朔云,选陵址须考其三事。其一曰龙,即地脉行止起伏走向;其二曰砂,看主山与周围群山朝迎;其三曰水,看水口及其流向,并与山形映照。九嵕山是笔架之形,要选陵址,须选中间帝峰之下。但三峰高低不均,不利于后代子孙。且九嵕山后有泾水,割断山脉,意谓陛下身后,重者江山易手,轻者国势不兴。汉武帝闻此,故弃此山。
    太宗:既是如此,卿因何又让我择此为陵?
    李靖:时移事异。九嵕山帝气所在,其势明也。汉武帝欲选陵于山下,故此不妥;陛下若选在山上,依主峰为陵,并取名为“昭陵”,则万年之基,无可动摇也。
    太宗大喜从之,遂命于此处依山为陵。其后武则天即位,正应泾水割断李家龙脉之说,然复因“昭”字,又接续李氏江山社稷,此乃后话。
    闪回结束,书归正本。
    太宗李世民驾崩,太子李治环拥舅父长孙无忌脖颈,号恸将绝。无忌揽涕,请天子止悲升朝,处分众事以安内外。太子不听,犹自哀号不已。
    长孙无忌喝斥道:主上以宗庙社稷付殿下,岂得效匹夫愚妇,唯知哭泣!
    因时在终南山翠微宫,恐京师及四夷震荡,故决定秘不发丧。当月庚午日,长孙无忌等众臣请太子先还京师,飞骑、劲兵及旧将皆都随从,以防京中生变。
    辛未日,太子李治进入京城,将大行皇帝御马驾舆以载,侍卫如同平日,继太子还宫,置措灵柩于两仪殿中。乃以太宗名义下诏,以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为侍中,少詹事张行成兼侍中,以检校刑部尚书、右庶子、兼吏部侍郎高季辅兼中书令。
    来日一早,便于太极殿发丧,宣
第(10/12)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别惹我,我有病,发起疯来不要命天下诡医妻子为白月光打胎后,我选择离婚你都被武校开除了,还能成战神?重生后,我嫁给了军区冷面阎王丑媳妇大战恶婆婆首长为白月光不圆房,重生不嫁了我就吃个瓜,捡走穿越者系统从吞噬开始投资诸天游戏降临现实,我反手氪金二十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