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州参军薛景宣不欲劳民伤财,遂上封事密奏道:当年汉惠帝修筑长安外城,完工之后便即晏驾;今复修外郭,必有大咎。
于志宁等诸大臣闻而惊怒,以薛景宣出言大逆,奏请诛之。
高宗道:景宣虽狂妄,若因上封事得罪,恐绝言路。赦之可也。
武昭仪在回入皇宫之前,早同高宗暗渡陈仓,珠胎暗结。入宫不久,便生下皇子李弘。高宗大喜,由此专宠武氏。
王皇后、萧淑妃与武昭仪更相谮诉,李治不信皇后及淑妃之语,独信昭仪之谮。
皇后自恃身份,对皇帝身边内侍皆都甚为严厉,不苟言笑;其母魏国夫人柳氏及舅父柳奭入见六宫之时,又不为礼。
武昭仪便反其道而为之,凡皇后及其母舅所不敬者,必倾心与其结交,所得皇帝赏赐亦都分赐诸人。由是皇后及萧淑妃一举一动,武昭仪无有不知,便择其怨望之语,皆都说与高宗李治。则王后萧妃,恩宠愈衰。
历史疑案:据《新唐书》及《资治通鉴》记载,有武昭仪掐死亲生之女,以栽赃诬陷王皇后之事。《资治通鉴》载:“后宠幸虽衰,然上未有意废也。会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上至,昭仪阳欢笑,发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问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适来此。’上大怒曰:‘后杀吾女!’昭仪因泣诉其罪。
又据《新唐书·后妃传》云: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久之,欲进号“宸妃”,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言:“妃嫔有数,今别立号,不可。”昭仪乃诬后与母厌胜,帝挟前憾,实其言,将遂废之。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及来济濒死固争,帝犹豫;而中书舍人李义府、卫尉卿许敬宗素险侧,狙势即表请昭仪为后,帝意决,下诏废后。
此便是“废王立武”原创版故事由来,如今文学及影视作品广为采纳。
历史真相:《旧唐书》与《唐会要》皆都成书于五代,远在《新唐书》及《资治通鉴》之前,却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