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问:尚能请至长安,使朕聆听其教诲否?
李元轨摇头道:彼人犹如神龙见首而不见尾,忽在淮南,忽现朔北,只在云深之处,实在无处觅其所踪。
高宗叹道:我虽贵为帝王,直无此仙缘!
调露二年二月十八日,高宗偶览道家法藏,读到故玉清观道士王远知事迹,深加嗟讶赞叹,遂亲至玉清观降香礼拜,谥王远知曰升真先生,赠太中大夫。
又亲临嵩山,拜访隐士田游岩之居,更拜谒嵩阳观,及田游岩母庙,命立碑以赞其懿德。次日再访逍遥谷道士潘师正之居,表达对其尊崇之情。
画外音:唐高宗李治所拜此三位先贤,俱都是有道之士,远离红尘,各具仙家之名。王远知乃琅邪人,初入茅山师事陶弘景,得其道法。又师事宗道先生臧兢,曾入陈、隋之宫,讲论道学。唐太宗登极之时欲加其重位高官,王远知固辞不就,终请归山。太宗敕润州府为其修建太受观于茅山,王远知便在此隐居修道,得长寿之法,并度道士二十七人,由此道家茅山宗为之大盛。于贞观九年坐化,终年一百二十六岁。
田游岩乃京兆三原人,本是鬼谷派掌门李靖同乡。永徽中补太学生,学成后却自请罢归,与母妻同入太白山修道,二十余年后入箕山,居许由庙之东,自号“许由东邻”。高宗频诏,田游岩不出,于是便亲至嵩山,拜游岩为崇文馆学士。后在田游岩宅居之侧营建奉天宫,高宗特令免毁其居,并亲题额曰:“隐士田游岩宅”,悬于门榜。
复说潘师正,隋大业中被王远知度为道士,尽得其道门隐诀道术。居嵩山逍遥谷二十余年,食松叶饮山泉,清净寡欲。调露二年,高宗访其居,诏于其所居处建造崇唐观,又于岭上为之另造精思观。及营造奉天宫时,又特令面向逍遥谷开一门,号为“游仙门”;北面亦开一门,号称“寻真门”,皆为潘师正立名。潘师正于永淳元年卒,终年九十八岁。高宗追思不已,赠太中大夫,赐谥曰体玄先生。
调露二年,唐朝既平突厥之叛,高宗便命于剑南道募兵,在茂州西南筑安戎城,既压吐蕃之境,兼断吐蕃通蛮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