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同济堂所需的药材中,有一半可以直接从药农手中采购,价格低廉;另有一小部分药材需求较少,库存充足。因此,即使药商抬高价格,对同济堂的影响也并不大。相反,从药农手中采购的低价药材,反而能够填补因药商加价而产生的亏空。
若不是同济堂目前资历尚浅,人手不足,收集各地药农的药材又过于耗费精力,加上营业重心仍集中在治病抓药上,顾亮还真不愿意与这些药商和解,继续从他们手中购买药材。况且如果继续这样与这些药商争斗下去,只会影响到同济堂后续的经营,导致两败俱伤。所以在等到同济堂根基稳固、实力壮大之前,顾亮只能暂时和解。
然而,和解的主动权往往掌握在强势一方手中。既然是这些药商主动求和,而同济堂的生意又蒸蒸日上,药材需求量与日俱增,顾亮自然占据了更大的议价优势。凭借这一有利条件,顾亮与药商们签订了一份长期合同,明确约定了未来五年内各类药材的采购价格。不仅如此,合同还特别规定,在同等的条件下,同济堂享有优先采购权,同时药商必须保证供货稳定,不得无故缺货。如此一来这一纸合同,不仅确保了同济堂的药材供应,更巩固了同济堂在行业中的地位。
当然顾亮也没指望过这些药商能安安分分按照合同上的约定执行,毕竟暗中给同济堂使绊子的人还没揪出来,和解只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
所以为了防止日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那些药农、散户手里的药材还是要收的,一来是为了照顾这些帮助过同济堂度过难关的药农,二来则是维护好这些采药渠道,方便日后同济堂有了实力后对这些药商取而代之。不过因为与这些药商有了协定,所以收药材的地点从福州城变为了兰溪村,这样正好使得药库有了作用,同时由于药材搬运的原因,兰溪村的村民也能足不出户多了一项补贴家用的活路。
在解决完药商使的绊子后,同济堂迎来了飞速发展,在销药事件以及火了坚持不涨价的双重作用加持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