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甚至连他们的相貌,都已经变得记忆模糊了。
原来……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去了那么久啊!
谁又能想到,那一天,竟是一场永别呢?
想到此情此景,无数听众心里就堵得慌。
和他们的满腹愁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顾知书口中的李白。
对未来一无所知的他,此刻不知有多么兴奋,多么快乐,像一只出笼的鸟儿,欢快极了。
哪怕最后一眼转头回望故乡,他心里涌起的也只是豪情万丈。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不是我不爱这秀丽的美景,只因我已决心将我的文才武艺全都投入到政治清明的时代,以开创一番事业。
就这样,李白告别了故乡,踏上了求官的旅程。
他乘船去往嘉州,船只途经峨眉山下,峨眉山月的清光倒映在海平面上,被他揽入了心中。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诸君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首诗,因为这首诗象征着李白在经历了成都和渝州的两次求官失败后,又进步了。
他的文字不再追求极尽的锦绣华丽,而是颇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味道。
这首诗在时间和空间跨度上达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个字中出现了五个地名,共计十二个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
你写ppt一页里出现五个地名试试?
何况李白还是写诗!拢共才二十八个字的绝句!
但有多少人在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就注意到,几乎有一半的文字,都是地名呢?
而且一般来说,地名出现得多了,占据近一半的篇幅,往往会意味着‘死’的东西太多,会让人感觉到呆板、枯燥。
毕竟地名都是固定在某个地方,千百年不变,当然流动不起来。
然而,李白这首诗,却是极静之中,带着栩栩如生的动!
船是动的,江水是动的,月亮随着船儿也是动的,人的思绪惆怅更是流动的。
这就是李白的高明之处,在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江行的经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穿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