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恩准,赐金遣还。
虽然是自己提的离职,但眼看领导眼睛都不多眨一眼,就爽快批准,李白心里还是感到了阵阵失落。
李白脱下了翰林锦袍,重新穿回了那套他熟悉的布衣葛服,缓缓走出了长安城。
五月,四十四岁的李白和三十三岁的杜甫初次见面,两人都处于失意的时刻,李白被遣金归还,而杜甫则是科举落第。
这次会面也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段千古佳话,诗仙与诗圣的交汇,在星空之下,显得璀璨夺目,熠熠生辉。
后来,在梁园高适也加入到队伍之中。
三人后来还拜访了李邕,没错,就是那个曾经被李白写在诗名上痛骂的李邕。
不过,那时的李白,年少轻狂,自诩大鹏,有凌云之志,对世间万物都不屑一顾。
而此时的李白,对当初的那些许芥蒂,却早已释怀。
甚至,后来李邕含冤而死,李白还写诗替他鸣不平——
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舍罪警风俗,流芳播苍滢。
时间啊,它真是一味奇药,能让年少时的仇恨淡化,能让过去的死结解开。
或许,这就是人要向前走的意义吧?
后来,李白和杜甫分别,互相赠诗。
杜甫写的诗是——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李白则回赠道——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而这次分别,对李杜而言,也就意味着再无金樽重逢之日。
后来杜甫写给李白的诗,大多都留存了下来,可惜李白回给杜甫的,却大多佚散了,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两人分别后,李白又经历了一场大病,直到天宝五载才有所好转。
他决定前往天姥山一游。
因为他在病重之时,曾梦见自己在月光下飞过了天姥山,信道教的李白,觉得这必然冥冥之中存在某种真意。
他在天姥山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