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明珠抱着儿子,本是喜极而泣的,哭着哭着却是有些收不住眼泪了,甚至有些脱力了。张恪连忙扶着她坐下来,轻声安抚着。王五见状,向胡不归等人使了个眼色,带头走了出去,王大丫转身之际,拉了拉杜若。杜若犹豫了一下,看了一眼张恪后,终究还是随着他们先行退出了这座小院。
柳明珠抓着张恪的手,情绪渐渐的稳定了下来。当年,柳明珠强忍着心中的不舍,将张恪“赶”出了紫狐村。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孩子,不能在这个年纪里,就将时间用在“承欢膝下”中。如果张恪只是资质平平的孩子,那也就算了,可是他不是。从他的老师周勃见猎心喜,主动地收其为弟子,便可以知道,张恪事实上在某些方面应该是非常有才华的。柳明珠有时候也会担心,儿子走上仕途后,必然要去经历那些不可测的风险的。但作为母亲,她自然也看得出来,自己这个孩子,眼里的憧憬无限及心中的豪情万丈。她知道,自己不应该成为那个阻挡他去实现自身价值、展现自身才华的人。
这些年来,生活在这儿,柳明珠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也真的很喜欢。她固然也会想,若是他们一家人能就这样安安稳稳的在这里一起生活下去,那就太好了。只不过,她也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啊!哪怕她很想对儿子说:你以后别走了,就待在这里陪着爹娘吧!然而,这样的话,她显然是说不出口的。因为她明白,那必然会成为儿子的心理负担,让他放不开胸怀。
母子俩坐在张澜的身边,聊着这些年来的状况。因为紫狐村来往不便,他们之间的书信往来,不算频繁,基本上只能趁着有族人刚好要出村去办事时,才会托付一封带出去。而张恪这几年南来北往,居无定所的,许多时候要顺利接到那些家书,还是有点困难的,总是需要历经诸多的波折和时间,也必须要麻烦到很多人。后来,便也逐渐的减少了,以免给别人造成困扰。生活在通信不发达的时代,也难怪会有这样的一些话:父母在,不远游;家书抵万金;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些吐槽,自然都是因为交通不发达,通信不便造成的,都是其来有自的。
关于张澜的情况,大抵是:身体没有什么问题,但始终没办法恢复意识。当初他们千里迢迢,寻过来时,张澜确实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