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文武官员、皇亲国戚、致仕宿老等陆陆续续的又回到了乾阳殿。经过一上午的广泛讨论,大家知道最终结果还是要在下午由所有人来投票决出。当他们来到乾阳殿时,都在殿门口处领了一块特制的木牌。待一会儿,他们要把自己的最终选择写上去,不记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
从之前情况看,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官员都没有明确的表态的,因此无论是秦王还是宁王,目前都难言有什么胜算。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大的因素,其实还是在皇帝身上。由于其在确立继承人的问题上,一直以来都太过拖沓、暧昧了,导致了许多官员的无所适从,生怕站错了队。这一相对而言中立的态度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他们依旧对此事表现出了明显的犹豫。这也是此次“监国之争”,一直都无法明朗化的原因。
皇帝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许多官员内心里是不太认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造成了朝堂内部的分化、让大家的心思不定。很难说,皇帝是不是故意这么做的,不过,已经无所谓了,如今他处于昏迷之中,此事也将由一众官员投票决定了。无论结果如何,能定下来这桩大事,总归是件好事,起码对于许多人来说,倒是不需要再为此纠结了。
上午列班进宫时,就已经做过统计了,此次参会的一共有一千一百零九人。所以当汪直向陈庆之通报,那一千多块牌子都已经全部分发完毕后,陈庆之点了点头,再次跨步站了出来。大殿内外,千多号人见状,纷纷安静下来,目光炯炯地望向他。包括秦王和宁王在内,大家都明白,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其实,皇帝的继任者,之前还真没有用过这种廷议共推的形式决定的。这一次,情况实在太过特殊,也算开了历史先河了。
其实,自古以来“嫡长子继承制”,虽不能说完美,但它确实在减少权力纷争、保持政局稳定、避免无谓内耗、引发朝堂动荡以及皇室成员之间的骨肉相残等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因为很显然,一件确定的事情,更能够带来相对的稳定。这也是朝中许多老成持重的人,他们一直坚决的支持秦王的原因。哪怕皇帝的昏迷以及那两名西域女子诡异的身亡等事情,秦王都难以摆脱嫌疑,他们也并没有改弦更张,放弃对秦王的支持。在他们的立场,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