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4)页
1964年三线建设时攀枝花的泥土。当年,十万东北技术工人身着这样的工装,带着2000吨铸件西进,在深山沟里建起了第二汽车厂!
    还有这本油渍斑斑的手册,它更是意义非凡!第47页上的粉笔字,是当年技术员熬夜计算的国徽铸造参数。天安门城楼上那重达487公斤的国徽,背面就刻着‘沈阳制造’四个大字!
    这些带着汗渍的物件,彰显出的是33亿吨钢材支援全国的无私担当,是‘别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的顽强倔强!
    老祖宗们,这些补丁是共和国的坚实筋骨,这些油渍是一代人奋斗的壮丽山河!这,就是东北工业长子用生命书写的铿锵誓言——把一切献给祖国!”
    始皇老祖宗微微颔首,低声喃喃:“后世先辈竟有如此无私奉献之精神,为了国家的工业崛起,倾尽全力,着实令人敬佩。”
    猪猪老祖宗负手而立,眼神里闪烁着动容的光芒,长叹一声,同样感叹道,“这般舍己奉公,为国家工业发展前赴后继,真乃国之脊梁,此等精神,当为后世传颂!”
    走进原沈阳铸造厂第一车间,一座10吨冲天炉如一头黑色巨兽,稳稳盘踞在遗址中央。炉身上的耐火砖斑驳龟裂,记录着岁月的沧桑;炉口残留的铁水结晶,在灯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奇异光芒 。
    小周走上前,向老祖宗们介绍道:“老祖宗们,这座冲天炉于1957年建成,在它最为辉煌的岁月里,每天吞吐百吨钢铁,铸造出了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辆汽车的核心部件
    2007年封炉那天,工人们满怀不舍,围在炉子旁唱起了《咱们工人有力量》,激昂的歌声震落了炉顶的尘埃
    如今,这些珍贵的历史细节通过全息投影完美重现。在光影之中,我仿佛能看见老厂长用粉笔在黑板上郑重写下‘铸魂’二字!”
    机床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台1953年的苏联产龙门刨床,其导轨上的刻度依旧清晰可辨,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精准与严谨。旁边的展柜里,摆放着一件038毫米的超薄铸件,它薄如蝉翼,却能承受千斤压力
    讲解员的声音中满是骄傲:“这是铸造工人凭借精湛技艺,用竹片一点点削出来的精度。”
    汽车馆里,宋庆龄的吉姆牌轿车静静停放,车身披着
第(2/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六年后,她带三个奶团炸翻全球天降萝莉,教我攻略傲娇校花听说你是归途神话版三国之邪神降临全球降临空岛:开局抽取神级天赋陛下莫慌,臣弟无敌了穿入洞房,农家丑女要翻身白龙会武道人仙克系执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