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惊讶的是,此种现象并非仅存在于汉人之间,即便是胡人也是如此。尽管胡人的纪律性相对较差,其天性自由奔放,对于识文断字之事缺乏浓厚兴趣,但他们对自己的家人以及子女的关爱之情,却与汉人毫无二致。
大秦帝国采取了一系列独特,而有效的措施来同化胡人群体。他们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将胡人男子征召入军队,让他们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和纪律约束。
同时,对于年幼的孩子们,大秦则将他们集中到学堂之中,不仅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保障,更是精心教导他们学习文化知识和文字书写。
那些原本顽皮捣蛋的熊孩子被牢牢地圈在了学堂里,日复一日地接受着汉化教育的熏陶,一边学习汉文化,一边学会集体生活,学会纪律性。
时间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这些孩子们逐渐融入了汉人的文化体系,从言行举止到思维方式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彻底成为了地道的汉人小孩,这些小孩回到家里,又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家里人。
而对于胡人女子,大秦也有着细致的安排。年龄较大的妇女们被分配去从事喂养牛羊等畜牧工作,发挥她们熟悉动物习性的特长;而年轻力壮的女子,则被征召进入城卫军。
她们每日参与训练和巡逻任务,维持辖区内的秩序和治安,给她们配备遂发火枪,这样完全能弥补女子先天的体力弱势,让她们真正具有自保的能力,装备了遂发枪,既锻炼了身体,增强了自我保护能力,又能在闲暇之余探望自己家中的孩子和年迈的亲人。
这些城卫军要比男子更注重家庭,只要能公平对待她们,女子城卫军可比男子组成的军队更可靠,这可是大秦有成功经验指导的。
相比之下,男性胡人可就没有那么轻松自在了。成年男子除了要完成高强度的日常训练之外,还经常需要外出执行剿匪等危险任务。
至于那些年老体弱的老汉,则会带上忠诚可靠的牧羊犬,前往草原或山坡放牧牛羊,过着相对平静但也并不轻松的生活。
这乃是那些被归化的秦人的待遇,而对于那些前来进行户籍登记的胡人部落而言,则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些胡人部落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体系,仅仅依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