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地方,平州地处华北与东北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险要,素有“滦控缰索,翼蔽畿甸”之称,是魏军北伐必须要拿下的重点地域;而兵发蓟州,则是要彻底切断析津与辽国国境的联系,让析津成为孤城,这样就算攻城不力,短时间内也不会出现什么波澜。
只能说这样的做法比较稳妥,甚至有些太过稳妥,但凡魏军的胃口再大一点,将析津围而不攻,四面出击,整个辽国的南京道,怕是就要全部划入魏境了--这样说好像也不对,毕竟这地方自古以来都是中原民族的土地,连长城都是汉人修的。
但国战里毕竟不能犯任何错,打下析津后慢慢把边境线推到长城以外也就是个时间问题,如果真让析津守了下来,南京道就一直不能安稳,所以权衡利弊,总还是稳扎稳打一步一步来好一些。
而辽人这些日子以来的动作就要简单得多了,那些被魏人收复的城池里,往日被压迫的汉人一下子翻身做了主人,当看到那些撕下服从面具、拿起武器镇压辽人的汉人时,恐怕任何人都会感叹一句还真是风流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那些被迁徙至此或是在此出生的辽人被集中安置、看管,惶惶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如何,唯一能让他们有些许安心的,大概便是魏军没有掀起什么血腥的屠杀。
--其实还是有的,比如武清城在被收复后就爆发了汉人的血腥复仇,当时负责镇守该地的魏军将领看见这一幕并没有管,也下令让士卒不加以干涉,于是第二天,整座城的辽人都被屠杀一空,骇得周围几个县镇的辽人纷纷反抗,得知消息的顾怀立刻让那将领领了五十鞭子的军法,然后将其一撸到底,又增派了兵力,总算是没让这场风波席卷整个幽燕之地。
所以大部分情况下,被占领区域的辽人还是老老实实接受了安置和看管--或者说也没有其他路可走,而析津附近的兵力也被收入了城内,数量比一开始估计的要乐观一些,好歹达到了三万,析津以北的城池中辽人纷纷出逃,只是在各地汉人暴动的情况下,也不知道能活着到达长城以外的能有多少。
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