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6)页
    洛杉矶,比弗利山庄。
    林源的私宅,被里里外外,一层又一层围的水泄不通。
    超过两百家的各国媒体标识,齐刷刷的挤在签到处。
    从bbc和cnn的烫金台标,到半岛电视台的阿拉伯文标识,cntv的中文标志,都在签到台前形成一道媒体界的“联合国”景观。
    那些财大气粗的媒体,派出的二十七辆卫星转播车,如同钢铁巨兽一般,不仅占满了庄园内的停车场,更是沿着公用道路一字排开。
    其中日本nhk的4k超清转播车,顶部的蝶形天线,正缓缓转向同步轨道车,车身上残留的泥渍,无声的说明了赶路时的着急。
    在山庄的东侧媒体区,路透社记者正用带着伦敦腔的英语向摄影师比划机位调整手势;
    后排的《朝日新闻》团队快速翻阅着刚刚拿到手的日文版资料;
    而在同声传译区,六名译员正在最后调试设备,他们面前的显示屏亮着“中英法俄阿西“六种语言的待机界面。
    前排记者席上,美联社的高清摄像机正在做全景扫描,其镜头反射着cnn记者手中折叠屏手机发出的冷光。
    三十台笔记本电脑同时亮起的屏幕,将临时搭建的电源插座区域照得如同科幻片中的数据中枢。
    在场的所有记者,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可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却从未见过如此盛大的记者会场面。
    更诡异的是,如此盛大的记者会,流程却有些草率?
    正常情况下,记者会的主办方,会和各家媒体进行必要的沟通协商:
    包括本次记者会的大致议题,出席嘉宾,拒绝涉及的敏感议题,以及必要的保密规范等。
    但这一次,几乎什么都没有。
    主办方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似的,除了最初通知媒体,以及现在做好后勤工作外,关于信息方面却只字不提。
    一开始福克斯新闻等媒体,还以为是林源故意给自己穿小鞋。
    但是在和同行沟通之后,惊讶的发现并不是被针对了,而是大家都一样。
    所有的记者此刻都被蒙在鼓里,对于今天的流程一头雾水。
    在忍了半天之后,那名来自福克斯新闻的老熟人,汤姆记者无奈的说道:“你们说,今
第(1/6)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大秦:生存法则,谁先造反谁输克系执法官年代:我在58有块田炊事老兵:奋斗在九零年代虫二大师,从港岛影视娱乐开始四合院:开局问候易中海绝户仕途争锋,步步高升从秘书开始家族修仙:从青元陈氏到举族飞升除夕坐庄震八方,初一连夜离故乡综影视炮灰也要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