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活动的主要人员缺乏理论指导,甚至抗拒接受新理论,依然玩农民起义那1套,在殖民主义列强的面前没什么用。”
康来举也摇了摇头,安南的动乱始终难以达到起义的高度,法国人与越南人或许真是棋逢对手,法国殖民军的素质虽然比荷印军稍高1点,但与英印军相比也没啥区别。
至于安南的反抗军比起法印军和他们的狗腿子,只有更差,没有最差,关键是这些人非常的狂妄自大,又目光短浅,对于军事的理解连封建军队都不如,领导者的知识水平也相当的悲观。
并且,在被法国人占领之后,由于国王并不在法国人手中,法国人自然也就不会再宣传这些东西,如今就导致连中圻地区的人也不太关注这个方面,更不必说南圻地区了。
这也就导致当地各路义军之间缺乏1个统1的认知,根本联合不起来,因此这些动乱始终难以转化为广泛且持久的起义,法国人只需要略施小计,就能够瓦解他们。
而南圻与中圻的人之间的分裂也同样巨大,甚至可以说是更加重要的印象因素。
作为印度支那的核心,位于湄公河3角洲的南圻地区,也就是交趾支那,对于安南王国的认同感其实并不深,在南圻地区的历史上,真正塑造这块地方的是华人和法国人,还有就是南洋的宗教文化,越南的儒文化分支的影响反而不深。
从人口方面也能够轻松的观察到,1890年,南圻地区的人口占全越人口的13,整个南越也就30左右的人口,而在此之前,越南荡平占婆、打开湄公河3角洲的1个世纪里,安南王国对于该地的同化进度较为缓慢,1直到法国人到来之后,局面开始发生变化,使得该地的殖民意识十分深厚。
而在此过程中,华人的影响力也很大,实际上,整个越南地区,中法力量都相互交叉,1885年签订《中法条约》之后,纵然清廷在名义上保住了安南,但依然允以法国人传教、通商、采矿乃至驻军和派遣驻扎官的权力。
1886年开始,法国人设立了东京高级专员以及海防、岘港等数个驻越官,并在东京和海防等地驻扎有数量不等的军队,在《第2次西贡条约》的基础上扩大了权力,但也扩大的有限。
在老挝的模式也类似于此,只不过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