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在 1953 年这一年,隔壁端午的破仓库被政府安排住进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来自镇上的学校,我爸爸认识他们,因为这对夫妻正是他的老师。他们刚搬来这里没多久,那时我爸爸才十五岁。
虽然称他们为“老师”,但实际上他们只比我爸爸大六七岁而已。这位老师背景不简单,他的父亲在解放前可是国民党桂系的一个师长,他自己则自幼被送往国外求学,直到十七八岁才回到国内,并在他父亲的部队中担任一名参谋。
命运总是充满巧合。在一次极其偶然的机会里,他结识了国民党某部队中的一名女军医。两人一见钟情,仿佛命中注定般相遇相知。为了能和心爱之人长相厮守,他毅然决然地请求调往她所在的部队。
解放前夕,他的父母带着一家人逃往台湾,从此与留在大陆的他失去了联系。而他和他的新婚妻子所在的部队,则在湖北投降了。就这样,他与远在台湾的父母、兄弟姐妹彻底断了音信。
这对夫妻被俘之后,由于以前在旧军队有一些小职务,因此被关押了将近一年半之久。新中国成立初期,各行各业都处于亟待发展的状态之中。尽管这对夫妇曾经身为旧时代的军人,但他们的文化素养却在那个时期显得格外出众。男方不仅精通英文,还擅长数理化等学科知识;女方则打扮得十分精致,一眼望去便知并非本地人氏。她对于绘画、诗词歌赋以及小提琴和钢琴等艺术领域均有所涉猎,可能她昔日或许是财主家的千金大小姐。在那个年代,普通百姓若能够识得几个字就不错了。
鉴于此种情况,政府特意将这对夫妻安排至我们当地的学校担任教师,并让他们居住在端午家那间破旧不堪的仓库里。然而,每当一场运动兴起之际,便是这对夫妻遭受苦难之时。他们会被绳索紧紧束缚住身体,头上戴着尖锐的圆锥形状的高筒帽子,胸前挂着写满罪名的纸牌子,被迫走上街头接受游街示众的惩罚。每一次经历这样的批判斗争,我的曾祖母都会提前准备好热气腾腾的饭菜,静静等待着他们归来。同时,她始终如一地给予这对陷入沮丧情绪中的夫妻以慰藉和安抚。
在某个平凡的一个晚上,这个男人最终还是被带走了,被押送到劳改农场接受劳动教养。几天之后,女人决定前往探望他。然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