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不少大臣纷纷点头附和。
郑清之身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出列向宋理宗拱手,朗声道:
“陛下,当下蒙古局势动荡,忽必烈大军南下,河南空虚。我朝若能以襄樊三万精兵北伐,忽必烈必然首尾不能兼顾!此乃千载难逢的良机啊!若能恢复中原,便可一雪靖康之耻!”
史嵩之身为参知政事,又上前一步,急切说道:
“郑相此言差矣!
端平入洛之惨败犹历历在目,五万精锐丧于汴梁。如今国库空虚,户部岁入仅三千万缗,孟少保一军便索要五百万。
京湖路又水患频发,大敌当前,此时若强征民夫北伐,必定流民遍野,国家危在旦夕!
驱走鄂州敌军才是稳妥之策,请陛下慎重考虑!”
李曾伯乃淮东制置使,出列抱拳道:
“史参政莫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朝民心可用,士气正盛。如今在淮东已厉兵秣马,若与各路人马呼应北伐,定能势如破竹。金人曾言‘宋蒙必战’,若不先发制人扩大战果,悔之晚矣!”
乔行简乃知枢密院事,捻着胡须摇头,说道:
“李制置,莫要只图眼前意气!你可知荆襄之地十室九空,两浙饥民食土,川蜀楮币贬值严重,一贯钱仅能换米一斗。
若再大兴兵事,增发军饷,江南必乱。当年孝宗攒封桩库二十年才敢言战,我们岂可如此草率?”
李曾伯听到乔行简发言,情绪激动,向前跨出一步:
“乔知院,您只看到眼前的艰难,却忽视了长远的危机。若此时不北伐,日后蒙古缓过劲来,我们拿什么抵挡?难道要坐等亡国吗?”
史嵩之力挺乔行简,说道:“李制置,你太年轻气盛,不懂这其中利害。打仗打的就是钱粮,现在国库空虚,百姓困苦,拿什么去北伐?端平入洛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若两淮兴兵北伐,忽必烈直逼临安,如何应对?”
李曾伯大怒,拂袖朗声道:“孟帅手下有三万忠顺军,忽必烈岂能直逼临安?”
郑清之听史嵩之总是提及端平入洛之事,脸色阴沉,忍不住说道:
“史参政,你还好意思提端平入洛!
当年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