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国时期为例,当时全国范围内钢铁的年产量总和或许仅有区区数千吨而已。然而,同一时期的其他国家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美国的钢铁年产量高达 4135 万吨,德国也达到了令人瞩目的 1151 万吨;法国紧随其后,拥有 944 万吨的产量;英国则以 744 万吨位列其中;即便是日本,其钢铁年产量亦有 229 万吨之多。
这些数字犹如一面镜子,无情地映照出各国真实的实力差距。它们以最直观、最震撼人心的方式向人们诉说着现实——在这场全球工业化的大潮中,有些国家已经遥遥领先,而另一些国家则仍需奋起直追。这样残酷的数据对比,无疑给了陈德良以及所有关心国家命运的人当头一棒,同时也激励着他们去思考如何缩小这巨大的鸿沟,实现国家的真正崛起。
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全球迈入电气时代,用电量亦成为衡量一国发展态势之重要标尺。1927 年,美利坚合众国全年发电总量高达 gwh;德意志帝国紧随其后,达 gwh;枫叶之国加拿大以 gwh 的成绩位列第三;日不落帝国不列颠则产出 gwh;东瀛日本稍逊一筹,但也有 gwh;此外,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王国与北欧海盗挪威等皆逾万 gwh。
反观幅员辽阔且资源充沛之我们,尚处萌芽期,年发电量仅数百 gwh。彼时,工业之发达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钢产量、发电量及煤炭产量三项关键指标。
唯有此三者得以提升,方具实力自主研发军事工业、国防科技以及汽车制造等诸般产业。
在那场惊心动魄的直奉战争之中,起初,奉系军队犹如风中残烛,被直系大军压制得喘不过气来。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短短时间内,原本元气大伤的奉系竟然迅速恢复了生机!这其中的奥秘究竟何在?答案其实很简单:他们成功地经营好了自己的大本营!
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因为有了坚实的后方保障,奉系便不再畏惧一两次战役的失利。他们深知,战争并非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