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5)页

    这些贩子精通“截胡”之道的人,不在少数。
    他们都是想用最少的钱,在这场收购古董文物的活动里捡漏。
    曾有落魄旗人后裔,将祖传的紫檀雕花案几以30元贱卖。
    而马都堵这类藏家则另辟蹊径,他们苦口婆心,套近乎高出市场价格,收购一两件瓷器。
    破烂侯更是跟人精一样,在进城的路口蹲点,截胡那些排队进城卖瓷器的农民。
    这段时间,李家真的收购不少价值连城的好东西。
    其中一个老太太将明宣德洒蓝釉钵当作“喂鸡碗”,卖出80元时喜出望外。
    更有一人拿着清凉寺汝窑瓷杯,卖出一百元价格而高兴的手舞足蹈。
    每天购入的成摞文物登记簿,多达上百斤。
    这场特殊的“国藏运动”,民间藏品以日均11500件的速度汇入李家宝库。
    在潘家园初现雏形的旧货市场里,北魏陶俑与仿古花瓶这类的国宝,每天最少有十件收入李家仓库。
    李子航为了收购民间国宝,可谓是下了血本。
    每日流出的资金,达到惊人的上千万。
    同时为了应对上层,他承诺只要被他收购的国宝,永不出国。
    李子航每收购一件瓷器,还要向政府交税。
    这种三赢的局面,也让上面的人安心不少。
    政府收到大额税收,还不用担心国宝流到海外。
    老百姓也因为卖掉的瓷器,赚了不少钱。
    有些人更是因为几个,放在家都感觉占地方的瓷器,赚了上千块。
    老百姓手里有钱了,消费买东西都变得大方,一时间李家收购瓷器的举动,还刺激到整个四九城的经济上升。
    李子航隐藏在水下,每天看着满仓库的国宝,眼神里的喜意不自觉流露出来。
    李府,西厢房。
    老爷子跟李子航坐在一起,研究几十件瓷器。
    书房里摆着各种样式的瓷器,爷孙俩左看看,右瞧瞧眼睛都看不过来。
    元青花,李世民率领文武百官祭天画缸。
    汝窑三足香炉,哥窑大碗,定窑变盏,均窑四足龙纹鼎,官窑莲花盆。
    五大名窑这一刻全部聚齐在这个,不足四十平方米
第(2/5)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全点悟性?当然要学遍天下武学抛夫弃子后,被军官前夫再次盯上影视:从我的体育老师开始综影视:女配她迷人又危险毛团听我话后卷疯了,我负责可爱全民:开局吞噬天赋,我为暗影主宰!帝少小妻又闯祸了吞噬九重天道界天下高冷校花重生了,我直接躺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