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断了,后面的就自己断句。
即不足畏也至于阁部大臣既当鼎轴并宜矢公责成两朝任用内使中老成忠直者倾以血诚开之报主今日侍起居一切声色玩好俱不许杂陈于前庶几志气清明精神强固万年有道之长实基于此至移宫事臣言之在今日陛下行之亦必在今日阁部大臣从中赞决毋容泄泄再为姑听之说亦当在今日以无负先帝凭凡辅陛下要紧之托得旨移宫,并李进忠刘逊已有旨,魏进忠着司礼监查明奏请。
然后,知道自己让杨涟给参了的魏进忠,就去找魏朝,向王安求情。
根据刘时敏的《酌中志》记载:九月初一日,光庙升遐,先帝(朱由校)暂居慈庆宫。科臣杨涟时为给谏,疏参逆贤(魏忠贤),贤无措,泣恳魏朝,朝在王太监安前力营救之,遂得旨着司礼监查明具奏:贤,先年原名李进忠。遂将西李娘娘下用事之李进忠,算作一人,以欺外廷。
所以,说李进忠和魏忠贤是一个人的,哪儿听来的?
另外一提,魏忠贤被赐名忠贤是在天启二年,在这之前,关于魏忠贤在《明熹宗实录》里的记载都是魏进忠。
其实,整件事情,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杨涟这个外臣,是怎么对内廷的事情知道的这么具体的,还能具体到名的。
也难怪到最后,凡是参与了移宫案的,除了内阁辅臣、六部尚书,英国公之外,死的一个比一个凄惨。
英国公人为啥没倒霉呢。
因为英国公张维贤哪是相当的识时务。
我书中写的时候,虽然多写了他儿子张维贤。
但事情是真的。
历史上天启登基的时候,是张维贤亲自抬轿去的文渊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