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了:金陵城外,离城门数里之遥,竟然遇到了劫匪!
此时此刻,我依然忍不住这样想:如果当初没有遇到这件事情,那又会怎样呢?思忖再三,我倒是渐渐意识到了,这一切,其实是早就有预兆的。只不过,我囿于阅历,一时难以觉察而已。
这样的一个弯,如果没能转过来,多半也就不会有如今的这一切了。我这样想,倒不是说,自己早就麻木,只想着听天由命了。而是,经过那样的变故,我渐渐的意识到,作为一个人,自己不过是时代浪潮之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有着身不由己的一面。不过,既然时代的潮流就在那儿了,那么,你就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该如何去面对它?
现如今,对于生父当年的安排,我依然是颇有微词。然而,一旦我跟徐海韬再次重逢,我的心思,却又发生了一点微妙的变化。那就是,对于父亲当时的建议,多了几分包容。
这一切,又怎么说呢?作为父亲这一辈的人,这位赵大亨自然可以提建议。至于听与不听,那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然而,事情的关键就在于,从表面上看,你自然可以不听,只是,由于你是处于劣势的一方,如果不听,那可不妙!这样一来,就变成了非听不可。是啊,在当时那种情形之下,徐海韬作为一个码头上的搬运工,无权无势的,又有多少讨价还价的余地呢?这样一来,人家的建议,也就变成了命令!
人微言轻,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吧?
其后,徐海韬没能考上科举。这件事情,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打击!对于父亲的怨恨,由此而来。然而,就算是怨恨,我又能怎样呢?特别是,对于那逝去的时光,无论如何,都是追不回来的了。一次次地反思,一次次地设想,一次次地回首,我才慢慢地冷静下来,选择了原谅父亲。毕竟,朝廷要终止科考,那是谁也没办法的事情。而且,那一纸诏令,影响所及,又是多少的家庭啊!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父亲并不是能够未卜先知之人,因此,你再怎么斥责他,都是无济于事的了。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某一个人身上,就这样成了一座大山。
再后来,我总算找到了徐海韬。
从那以后,我的心思,又发生了某种微妙的变化。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