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珍,也有着自己的心上人,也有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渴望着甜蜜的感情世界。然而,他却没有沉醉于自己的那一片小天地,他心中所想的,是更多的人。这样一来,就算是赴汤蹈火,他也是义无反顾。到了这一刻,他的恋人,在想些什么呢?那如花似玉的年纪,她对于彭家珍的离去,该是多么的痛惜啊!只是,这种悲痛与惋惜,又要跟谁诉说呢?在这个世界上,说起感同身受,或许也不会太多。那位姑娘心中的苦涩与哀伤,又如何能够化解呢?
多年以后,当人们再次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所津津乐道的,或许只是,彭家珍如何侠肝义胆,用一枚炸弹,炸醒了那些顽固派。其后,清廷再也坐不住了,由此,如何体面地逊位,才真正提到了议事日程!甚至,更有人据此认为,彭家珍就这样成为共和路上的最后一位牺牲者;或者说,他就是这兴复大业的最后一块基石。这样的说法,也不是就没有意思。我真正在意的,似乎倒是,这样一来,人们就容易将这些英雄志士简单化了,好像他们只会打打杀杀,好像他们生来就是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好像他们生来就没有人之常情。这一类的看法,就是把英雄人物简单化了。当然,这其中,也包含着这样的原因,那就是,人们对于这些仁人志士的了解,还是太少,太肤浅,太片面了。
当然,我这样说,也并不是就意味着,我要比常人高明,比常人更为深刻。说起来,我也只是机缘巧合,跟他们在一起,时间久了,就多了几分了解而已。以前,我们所做的事情,主要还是在兵运方面。直接想着要行刺,还是较为少见的。当然,也有一次,我们也开始行动了。那个夜晚,我们一行四人,押解着那位马先生,想着能够到总督府去,展开一次特别行动。
只是,我们的那次行动,过于仓促,而且,准备得不够充分,对于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形,也没有充分的考虑。这样一来,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于是,“刺马案”最终没能够上演。从这个角度来看,彭家珍的这次行动,就显得格外可贵了。而且,大体上也算是达到了目的。然而,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这一次,他就再也回不来了。
对于这样的仁人志士,我们除了敬仰,还能再做些什么呢?或许,某些具体的事情,都会有时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