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上最好的书院要数青山书院,我多番打听才知道,要进入青山书院须得有相熟之人引荐,我们这么多年在村子里老老实实种地,镇上也没什么认识的人,所以”
“这是我小儿子平日的课业,他虽然才八岁,却也已经考上童生,我也知道要入青山书院被引荐后需要需要测试是否符合资格才会录取,若是他没有这个本事,我也好趁早死心为他另则书院。”
原来不是要走后门。
相比普通农户人家,能有眼界有毅力供孩子读书考童生,已是难能可贵。
何况只是引荐一番,对他来说算不上难事。
柳县令还是接过秦书的课业看了起来,越看越是忍不住点头。
“没想到秦书小小年纪,字却是不错,虽少了些劲气,但假以时日必然不差,我家那小子八岁还只会上树抓鸟。”
“大人的孩子心性开朗跳脱,更容易和周围人打成一片,到时比我家那小子整日闷葫芦的好多了。”
“行,本官答应帮你引荐,明日便带你儿子来他们测试吧。”
季晚晚一喜:“谢过大人,眼看着就要过年了,今年渝州百姓不至于颗粒无收,能安心过年离不开大人的努力,正好我这也有两本书想要献给大人,以作为年礼,还望大人不要嫌弃。”
柳县令没太在意,他本就是爱书之人。
每次书斋进了新书他都会买上几本,多年来家里的书怕是都快赶上书斋了。
他自认在清水县,除去画本子或女子读物,应当没有他未读过的。
可当看到季晚晚递来的两本书,不由愣了。
“《荒政辑要》、《捕蝗要诀》,这两本是什么书?本官怎么从未听过?”
一看书的作者是佚名,更让他惊讶。
“这个是上回大人带人赶到,押送马匪离开后夫君给我的,说大人是为国为民的好官,让我转交给大人,所以我这是借花献佛。”
又是借花献佛,又是年礼,柳县令的确不好拒绝。
更何况这是人家亡夫的心意,他不接受也不好。
就说胡公公带走的新物种辣椒以及那